繼 Facebook 之後,Google 也因為資料的使用與過濾而遭受質疑,並受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要求出席聽證會。
今天 Google 執行長桑德爾皮蔡出席聽證會,儘管手握龐大資料的科技公司確實必須強力檢視,然而就與 Facebook 那場聽證會一樣,議員的發言仍充滿對科技產業不了解而失焦。
因質疑 Google 操縱政治,眾議員詢問皮蔡為什麼搜尋「白痴」會出現川普的照片。為此皮蔡給了一段長長的解釋,說明 Google 搜尋是怎麼運作的,大致節錄如下:
「我們 Google 會爬資料,並存成數十億份網頁副本再歸檔。當你打了一段關鍵字,我們就會把關鍵字拿去比對網頁,而排序則是參照像關聯性、即時性、熱門度、其他使用者行為等超過 200 項指標得來。基於以上,我們會在搜尋發出的那一刻試圖找到並排名出最好的搜尋結果,最後我們還會依照客觀的指南請外部協助評估這份結果。我們大概就是這樣確保這套過程運作的。」
「這是大規模執行的,我們不會人為去干涉特定搜尋結果。」
話說回來,川普有好一陣子成為「白痴」關鍵字的搜尋榜首,是因為美國網友聯合起來洗版的結果,引起了一陣熱潮。而類似行為也並非第一次發生,過去小布希也曾因網友狂搜和「慘敗」(miserable failure)這個關鍵字劃上等號。透過使用者大量搜尋關鍵字,並且選擇原本不相關結果,進而影響演算法的行為,甚至有了專有名詞「Google 炸彈」(或 Google 轟炸,Google Boming)。
會中不少發問聚焦 Google 干政疑雲,包括議員質疑 Google 封鎖保守派觀點,並拿出經常批判 Google 的 Robert Epstein 所做出的貨真價實研究背書,但同時卻也不斷引用較「不科學」的爭議保守派網站 PJ Media 的部落格內容。
這場聽證會和 Facebook 至國會說明相似,背後想探討或監督數據使用是否公正的出發點相當正確,也可以看出議員們努力一邊搞懂網路技術、應用與原理的同時一邊企圖為大眾所害怕的隱私、假新聞問題發聲。不過國會對於網路業認知不夠透徹,過多的錯誤舉例還是流於表面而難以聚焦真正癥結,不管是皮蔡或祖克柏都用技術原理輕巧地閃過提問,聽證會最終 Google 對政治情勢的潛在影響仍停留在無解的爭論中。
聽證會直播 3 個半小時全紀錄:
延伸閱讀:
- 美國總統川普碰上「Google 炸彈」,被 SEO 列為傻瓜第一名
- 傻傻分不清?眾議員頻舉 iPhone 對 Google CEO 質詢 皮采:iPhone 是別間公司的
- 【重點清單】聽證會後,馬克祖克柏答應要完成的事
最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