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觀點】支付大戰:Line Pay 一卡通與街口支付的 PK

Line Pay 上的一卡通幾乎沒有使用場景...
評論
The logo of free messaging app Line is pictured on a smartphone and the company's stuffed toy in this photo illustration taken in Tokyo
Photo Credit:Reuters
評論

原文刊於 Medium , INSIDE 獲授權轉載。作者 Evonne Tsai 為財金人、科技人、行銷人,現為外商經理人。定位自己為人類學家,永遠保持好奇心與熱情,學習跨領域新事物,希望最終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Line Pay 一卡通上線之後,為什麼我反而失望了?這篇文章將從產品經理的角度來剖析兩家的產品設計與運營能力!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介紹街口如何做實名認證,然後如何轉帳給我: 如何用街口支付小額支持作家? 也寫過一篇文章介紹 Line Pay 如何利用發紅包 從 Line Pay 發紅包活動談如何做病毒式擴散

那 Line Pay 和街口,究竟我比較推哪一個呢?哪個比較可能會贏呢?

事實上在 Line Pay 在還沒透過一卡通取得電子支付執照之前,用戶數的確是比街口高。

因為用戶沒有門檻,不用另外裝 app ,不是電支所以也不必做實名認證,加上 Line Pay 聯名卡回饋 Line Point 的導流(高招啊!),信用卡能使用的場景比行動支付高,大量的 Line Point 回饋,能透過 Line Pay 在不同場景花掉,一起拉升了使用 Line Pay 的用戶數,形成一個強大的正向循環。

也就是說 Line Pay 結合了聯名卡與 Line Point ,綜合的優勢是:不用裝 app 、簡單好用、通路廣、到處都能賺回饋。

然而,在一卡通電支上線之前,用 Line Pay 和街口比不太公平,因為街口是電支機構, Line Pay 只是第三方代收付機構,若要成為電子支付機構,用戶就必須做實名認證(提供許多身分證資料),勢必有大量用戶流失,這是個兩難呀!

 Line Pay 最後還是與一卡通合作,取得了電子支付執照,因為電支執照對 Line 有三個好處。

電子支付執照的好處

1. 抓住轉帳場景優勢:

沒有電支執照, Line Pay 最能占優勢的「轉帳」功能就不能做,轉帳場景可能是發紅包,或是吃飯分錢,或是爸媽給零用錢等等,這些都是熟人社交場景, Line 是社交軟體,有先天優勢,少了這個場景,剩餘優勢容易被其他支付靠回饋追上,也無法達成 Line 想要成為「智慧入口」,滲透到使用者生活各面向的決心。

2. 拓展客群:

只有電支執照才能讓用戶綁定銀行帳戶,否則只能綁信用卡。綁銀行帳戶可以更進一步擴展客群,讓沒有信用卡的族群,例如學生,也能用 app 付款交易,所以街口現在強打學生族群,我認為是不錯的策略。

3. 提高利潤:

「銀行帳戶付款」才是最有利潤的一塊,因為使用信用卡付款, Line 要被銀行收 2% 左右的手續費,但銀行帳戶扣款不用,以 Line 跟商家收 3% 手續費來看,用戶若用綁定信用卡付款,利潤就被侵蝕掉大半了。

所以 Line Pay 取得電支執照其實不太意外,但是 Line Pay 一卡通這次上線的使用體驗,實在讓我很失望。

我在付款上遇到了超多挫折,經過許多不甘心的研究之後,我終於理解了,與其說這次的上線,是「Line Pay 多了電支執照,可以利用儲值款項付款」,不如說這是「一卡通電支借用 Line 的介面以及通路上線」而已, Line Pay 的支援,和「Line Pay 一卡通」的支援通路,完全不一樣,但是混合在同一個介面上,非常讓人容易搞混。什麼意思呢?

 Line Pay 上的一卡通幾乎沒有使用場景

目前你在檯面上看到的「支援 Line Pay」的店家或是網路商店,多半不能使用你在 Line Pay 一卡通儲值的金額付款,還是只能用綁定的信用卡付款,而有些通路只能用特定信用卡,例如小七只能綁中信卡付款。

而原本一卡通能用的生活繳費(也只有停車費),只能用一卡通餘額付款,不能用信用卡,也不能使用 Line Point 折抵,天啊這太複雜了吧?

以下是「Line Pay 一卡通」的常見問題網頁,和「Line Pay」是完全獨立的頁面,而且可以使用的場景居然只顯示--正陸續開通中,敬請期待!

在網路上搜尋到的「可以用 Line Pay 的通路」,都與這一卡通餘額無關。所以我為了回饋而儲值了 2000 元,但是花不掉阿~~~(是可以再提領出來,但這樣好白癡……)

default-cover

而且結帳時, Line Pay 還是會讓我選擇用一卡通餘額付款,而且預設值似乎是餘額付款(但也可能是我自己設的我不確定),所以結果就是,我每次付款都失敗但我真的搞不懂為什麼,然後要趕快掏現金,屢屢遭到店員白眼,後面結帳的人如劍的目光,壓力好大啊!你還不支援那至少不要讓我選到阿~~

default-cover

另外,即使不看一卡通整合通戶的問題,在許多關鍵細節上, Line Pay 也沒有街口好用。

街口對用戶體驗做得很到位

來看整個交易流程,你以為街口要安裝 app , Line Pay 不用,所以街口比較麻煩嗎?其實不是。

default-cover

以上是街口的頁面,街口一打開,整個程式都是為付款設計的,最常用的掃碼付款就在最上方顯眼處,所以我只要打開 -> 點選上方 icon -> 掃碼付款 -> 指紋按著辨識密碼,就完成了,整個體驗非常流暢。

另外,街口在掃碼時還有一個小細節:可以直接打開手機手電筒,因為你掃碼的場景可能是夜市或路邊攤販之類的光源不足的地方,我覺得場景掌握得很好!這個 Line Pay 就沒有了~

以下是 Line Pay 的頁面:

default-cover

 Line Pay 的付款是藏在 app 當中的,我必須先點 Line 右下角的「其他」,然後點畫面中間的「Line Pay」,然後這時就需要密碼,每次進來這頁都要一次密碼,然後在眾多 icon 當中找到「我的條碼」,才能付款,超多步驟,而且每個步驟都是要動腦找一下的,很麻煩!

(我不懂 Line Pay 把儲值和轉帳這低頻功能放在前面是怎麼回事啊~~~)

從類似快捷鍵的 iPhone 小工具頁面也能看出體驗的差距:

default-cover

平平是加入成為快捷鍵, Line Pay(中央)也鎖了密碼,而且我一開始還不知道該怎麼解鎖,點了沒反應,直到按了右上小小的「顯示更多」,才長出「打密碼」頁面,我早已習慣用指紋解鎖,一時還想不起我的密碼,正確輸入密碼之後才能顯示支付條碼。

而下方的街口,簡單乾淨,一開始先選要怎麼付款,點選後直接叫出 app 對應頁面,指紋按著付款,結束,這體驗太順暢了阿~~

後續補充:我發現 Line Pay 有個功能覺得很棒,就是可以把條碼頁面存成一個捷徑放在手機桌面,所以可以避開前面要點來點去才能到頁面的問題,這很棒!不過他的位置有點不明顯,有多少人使用我就不知道了。

這些體驗很重要嗎?非常重要,有三個原因:

  1. 付款這個場景有心理壓力,花的時間是要越短越好,體驗是要越順暢越好 ,尤其實體商店中的付款,app 在那邊轉呀轉,按來按去,都可能直接讓你承受前方店員,或是後面等待的人的巨大壓力,直接改用現金付款。
  2. 產品要創造持續的使用與依賴,必須提供「確定性」,支付工具尤其是這樣,但由於 Line Pay 一卡通通路的整合尚未完成,交易常常遇到失敗,有時要用信用卡,有時要用帳戶付款,這之後誰還敢繼續用呢?用什麼工具付錢常常是一個無腦行為,在付錢時還要動腦,摩擦力太高了,一念之間可能就會選一定會交易成功的街口支付了。
  3. 街口深刻了解到「確定性」這個需求,甚至還打出了「全通路 2% 回饋」,不管你在哪家店,甚至繳水電費,用街口帳戶付款,一定有 2% 回饋,不用去算什麼通路有回饋什麼沒有,完全訓練用戶「無腦用街口就對了」

從種種細節中,我看到了街口對用戶行為的深刻了解,以及轉換成產品設計的能力,雖然都是細節,但是在結帳時間緊迫時真的很有感。

同時,我也看到了街口的運營能力

 1. 對 TA 的理解與搭配的活動:

街口了解到會使用帳戶扣款的重要用戶會是學生,所以強打的行銷活動就針對學區周圍的商家做高額回饋,從 TA 的理解,到行銷,到回饋,到商戶合作,全都緊扣著目標設計,這是一種強大整合能力的展現

 2. 反應能力:

default-cover
再看一次街口主畫面,松本清 10/4 開幕,街口在同一天已經上線,支援回饋活動,而且臉書 app 同步宣傳了,這驚人的反應速度!(還是其實是松本清厲害)即使不看松本清,能支援並維護這麼多實體商家,還是一種運營能力。

3. 為商家運營流量

同樣是主畫面,街口把大部分的版位,拿來放商家宣傳,為商家運營帶流量,甚至點進去還是一個商家的微網頁,可以看評價、加最愛、有地址可以叫出地圖,也可以找我附近的街口商家,甚至還協助提供外送服務,反過來看, Line Pay 你想到的只有自己啊~~~

其實街口這有點往電商發展的意味,而非只是一個支付 app 。

default-cover
街口首頁 banner 點進去的店家微網頁:
default-cover
Line Pay 要稍微往下滑,點進合作通路後只有一長串清單,我相信沒人找得到自己要的......

對商家來說,支援行動支付,無非是想提供給客人更方便的付款方式,也希望能拓展客群,否則為什麼要多被抽手續費呢?收現金就好。

街口收商家 2.2%-2.5% 的手續費,用自己的 app 版位或行銷資源,來為商家宣傳甚至補貼,有抓住商家的需求,而且行銷活動多、反應快, Line 收 3% 手續費,反而沒著墨在這點,線下通路拓展力道有限(目前 Line Pay 強項在線上平台),就這個運營能力,以及抓住買賣家需求並實現的能力來看,我認為街口比 Line Pay 還強大。

從以上來看, Line Pay 與街口之爭誰會敗北,我覺得還很難說,不過 Line Pay 靠 Line 的滲透率與流量,的確具有先天優勢,對商家有強大的誘因,聯名卡推得好 Line point 又普及,依然是個強大的對手,只是要趕快把交易弄順,還要把帳戶餘額扣款那邊整好呀!(似乎是一卡通團隊在做而不是 Line Pay ?)

以一個使用者來說,我還蠻樂意看到這種狀況的,兩家都快多灑一些優惠阿~XD

如果要下結論的話,以用戶的角度來看,我會說:

  1. 要結帳快速方便要回饋:無腦用街口,無論是帳戶扣款或信用卡扣款,幾乎都有 2% 回饋,而且信用卡扣款和帳戶扣款的支援店家是一致的
  2.  Line Pay 還是有不少回饋,而且能用 Line point 折抵,但記得請使用綁定信用卡交易,不然你會處處碰壁,你看到的店家支援 Line Pay 字樣,絕大多數都不支援帳戶餘額扣款,所以如果你是學生沒有信用卡,還是用街口吧!
  3. 要轉帳分錢, Line Pay 還是好用,能夠直接轉給好友真的太方便了阿~這篇文章只針對交易就寫不完了,不過除非你之前已經有習慣的街口轉帳群,否則 Line Pay 還是比較簡單,街口要如何克服這個問題呢?我很期待~

最後,可以到 medium 用街口打賞給我, Line Pay 我怎麼樣都找不到收款頁阿~~

最新發展:


中華電信 HiNet 光世代持續進化!讓全家體驗「最速」飆網快感!

網路是每一個現代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除了出門在外使用行動網路,家中更是需要高速、穩定且優質的寬頻服務,來滿足全家人的上網需求,而本篇文章也透過東方線上最新發佈的家用寬頻「2023年消費者網路使用行為與滿意度調查」結果,為大家整理選擇家用寬頻的四大關鍵點。
評論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評論

網路對現代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日常生活已與網路密不可分,因此速度夠快、穩定性夠高且安全可靠的上網產品也開始受到大家重視。除了一般在戶外使用手機的行動網路,回到家中更需要可靠的家用寬頻環境。不過提供寬頻上網服務的業者不少,到底該選哪一家、何種規格的上網服務才最穩定可靠,相信也是讀者心中的疑問。

近期由知名市調公司 東方線上所發佈的家用寬頻「2023年消費者網路使用行為與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家用寬頻用戶最常遇到「Wi-Fi效能差」、「連線不穩定」與「網速慢」等困擾,而且由於家中的寬頻網路多半為全家共用,除了同住的家人,學生族群或是小資上班族也會與同學、朋友合租,而面臨多人共用網路的狀況。因此多人同時上網的連線穩定性,儼然成為許多人選擇家用寬頻時的關鍵考量!

Photo Credit:Bing Image Creator

家用寬頻網路通常不會一個人使用,而是需要同時負擔所有同住者的所有使用需求,也因此選擇網路的連線穩定性、網速及Wi-Fi無線網路也都成為大家最為重視的關鍵。

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也將為大家彙整四個選擇家用寬頻的重要關鍵,只要掌握住這幾個訣竅,自然讓你不花冤枉錢不踩雷!

關鍵一:選擇「光纖到府」全家一起暢快飆網!

最近幾年,我們可以從市面上各個家用寬頻業者的宣傳廣告中看到,不少業者都已經標榜使用「光纖網路」,也讓一般消費者難以分辨是否每一家口中所說的「光纖」都是相同規格、相同品質?

若是仔細深究不同業者所使用的固網佈建規格,不難發現到其中有不少「貓膩 」,其中有線電視業者通常採用的是與傳統同軸電纜整合了「混合式光纖架構」,也就是從業者的機房端到用戶家中的網路傳輸線路中,僅有部份採用光纖架構,除了傳輸速度與穩定性可能大打折扣,甚至網路訊號的延遲時間(RTT)也比較高,直接影響玩線上遊戲或是上網搶票的使用體驗!!

從上圖可以看出光纖佈建的不同規格,只有 FTTH是做到從機房到家中全線都是光纖的架構

為了避免上述問題發生,建議大家在選擇家用寬頻時,首選以FTTH「光纖到府」方式提供服務的業者,像是目前家用寬頻龍頭中華電信 HiNet 光世代300M 以上頻寬採用「光纖到府」,確保使用者能享有「一條光纖直通府上」的品質。並且中華電信的線路,從機房端至用戶端,主要佈建在專用的地下電信管道內,如此一來,線路可以受到良好的外在保護,可大幅降低連線品質受到外在環境因素干擾的可能性, 網速體驗自然最快、最穩,也讓通訊延遲更低,讓你連線電競或是上網搶購都快人一步免焦慮!

除了「光纖到府」是關鍵,另一個與上網體驗有關、但卻經常被大家忽略的,就是「國際連線頻寬」的規格,畢竟大家在使用網路時,不會單純只瀏覽或使用台灣本地的網站服務,更多會是跨國連結至國際伺服器的使用型態,若是家用寬頻業者的國際連線頻寬不足,很容易遇到上網尖峰時段發生網路延遲、甚至連線相當緩慢的狀況!值得一提的是,TWINC在今年10月最新公佈的國外連線頻寬統計,全台連外頻寬最大的固網業者正是中華電信 HiNet,頻寬規模是其他業者的 3 倍至 50 倍[1] ,除了直達路由的延遲較低,也具備多套備援路由,提升國際連網的穩定度,對使用者更有保障!

關鍵二:「雙飆新升代」成主流,升級雙向大頻寬 讓上傳和下載一樣順暢

從最新的家用寬頻「2023年消費者網路使用行為與滿意度調查」中,不難發現到此次調查的結果也延續了去年的趨勢-有愈來愈多消費者傾向於升級更大的頻寬,其中尤其是 101-300M 之間的用戶成長度最高,而隨著家用寬頻龍頭HiNet 光世代積極推動300M、500M方案的「雙向對稱頻寬」[2] ,用戶無需額外花費就能體驗到上傳與下載相同速率的極致飆網體驗,不僅避免上傳頻寬壅塞導致影響下載速度的窘境,也符合現代人比過去更仰賴上傳頻寬的使用情境,包括開直播、社群分享大量照片、影片,以及常見的雲端服務、即時通訊工具的檔案分享,都能更有效率!而雙向對稱頻寬的「雙飆新升代」相信也將成為消費者家用寬頻的主流選擇。

Photo Credit:中華電信Youtube頻道

在上網時,我們操作的每一個動作都包含了傳送與接收封包,若是上傳頻寬不足,即使下載頻寬超大也可能造成傳輸的卡頓(圖上),也因此「雙向對稱頻寬」可以透過與下載頻寬一致的上傳通道提升(圖下),大大改善這樣的問題

關鍵三:不只有線飆速,同步提供最佳 Wi-Fi 無線連網體驗更重要

在此次東方線上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到不少消費者的上網需求並非只侷限於有線連網,Wi-Fi 無線連網的需求相對更重要,也產生許多使用上的「痛點」,包括家中無線網路涵蓋的範圍不足、死角過多,使用的 Wi-Fi 分享器不夠穩定、常斷線,或是家中使用者、連網裝置太多,使用者難以自行解決 Wi-Fi 產生的使用問題…等。

Photo Credit:中華電信Wi-Fi全屋通服務

Wi-Fi全屋通 (Wi-Fi6)產品,具Mesh網狀架構功能,無需手動切換帳號

即使家裡裝了無線路由器,但仍然有很多收訊死角?透過中華電信Wi-Fi全屋通服務,可針對家中實際狀況來設置無線路由器,甚至面對大坪數、多樓層空間也能建構Mesh Wi-Fi網狀網路,讓涵蓋訊號更全面。

除了手機、平板電腦、筆電…等常見的設備需要無線連網,還有家中愈來愈多的 IoT 智慧物聯網裝置,例如:智慧家電、智慧安防等設備,也同樣需要穩定的 Wi-Fi,所以建議消費者在選擇家用寬頻時,須進一步了解業者是否有同步提供 Wi-Fi連網的佈建服務。以中華電信 HiNet光世代 為例,用戶可以選搭「Wi-Fi 全屋通」的整合服務,在施工的同時,專業工程師也會依據客戶家中環境不同,提供完整的無線網路環境規劃,並搭配優質的 Wi-Fi 6無線路由器,近期更推出最新的Wi-Fi 6E規格,具備更大頻寬、更低延遲速率及低干擾的優勢。如果是大坪數、或是多樓層透天厝,則能透過兩台以上無線路由器組成Mesh Wi-Fi 網狀網路架構的超涵蓋訊號,打造隨時隨地、全屋漫遊的無縫上網環境,同時以月租方式租用設備,不僅沒有初期大量投資設備的成本,也不需要負擔後續產生的維護成本,只要有任何問題,一通電話找24小時客服,就能快速為你解析問題,不用擔心要自行上網做功課,還要 DIY 到心很累了!

關鍵四:守護網路安全一步到位,更讓人安心

雖說網路帶來不少便利,但相對潛藏於網路背後的資安威脅也不免讓人膽戰心驚!尤其上網時,有可能因為一時不察點擊到帶有惡意的連結,又或是連上的網站或應用服務本身就潛藏惡意程式,在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就很容易因此而「中招」,輕則系統不穩、當機,嚴重的可能造成個人隱私資料外流,甚至因為勒索病毒讓重要檔案付之一炬。

Photo Credit:中華電信HiNet上網守衛

中華電信HiNet上網守衛服務,可以直接透過專屬DNS伺服器搭配黑名單資料庫即時過濾惡意網站,讓使用者不用擔心會不小心連結而導致中毒或被駭!

尤其是家人、朋友共用網路,但卻完全沒有資安意識的情況,很有可能成為病毒、駭客與詐騙的「破口」,因此建議大家在選擇家用寬頻時,可以進一步留意業者是否有提供額外的網路安全加值服務,像是中華電信就提供了相當完整的防護解決方案,包括防駭守門員、色情守門員、防毒防駭…等服務,而HiNet光世代 300M (含)以上的用戶也免費享有「上網守衛服務」,提供「有感防護阻擋頁面」,讓網路上的「有駭」網站不得其門而入,進而確保網路使用無後顧之憂,並降低被駭風險!

全家的數位生活,讓中華電信 HiNet光世代 一手包辦!

從東方線上歷年來的「消費者網路使用行為與滿意度調查」,都能看出消費者對於家用寬頻選擇的需求變化,消費者在家使用網路需求愈來愈高,對於追求高速網路方案的態勢更為明顯,而且對於消費者來說,選擇家用寬頻業者至關重要的還是在於「網路穩定性」、「品牌口碑」與「解決網路使用問題的能力」這幾個面向,尤其對於網路重度使用者來說,一時半刻的斷線都是難以忍受的,而在所有業者中,中華電信 HiNet光世代連年獲得滿意度 No.1 的肯定,顯示不論是產品品質還是客戶服務,都獲得了消費者的信賴。

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速在必行 2.0」方 案為大家帶來網速有感升級!升級雙向對稱頻寬300M、500M方案也有超划算的價格,也能搭配Wi-FI全屋通一次完成家中無線網路環境的建置!

對於重視居家上網品質,尤其是要符合多人共用需求的消費者來說,中華電信 HiNet光世代在不少人心目中持續霸榜家用寬頻業者的第一首選,而近期推出的「速在必行 2.0」方案也持續提供優惠資費與加碼好康活動,其中 300M、500M 雙向對稱頻寬也成為最為超值的選擇,搭配「Wi-Fi 全屋通」即可輕鬆搞定家中無線連網環境,所以選擇家用寬頻,當然就要選擇最適合全家共享,大家都滿意的中華電信HiNet 光世代!

手刀申辦 >> https://cht.tw/x/26kp

[1] 數據來源:TWNIC 2023年10月公布數據 https://map.twnic.tw/ 
[2] 光世代網路服務因受距離及設備限制,供租對象為本公司採用產品技術可達之範圍為限,請逕洽客服0800-080123或至中華電信網站查詢是否可供裝光世代。光世代之網路各速率係指最高可提供之線路速率(Line rate),客戶實際上網傳輸資料速率(Data rate)會因上網終端設備之軟硬體、距離、客戶所在位置之環境及到訪網站之連外頻寬、同時使用加值服務(如:MOD、OTT…)等因素之影響,有時會發生上網速率下降的現象,因此於提供上網服務時依國際標準網路品質分類歸屬為Best Effort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