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阿里巴巴申請「可介入管理」區塊鏈專利

根據區塊鏈媒體 CCN 報導,阿里巴巴集團今年 3 月向美國專利商標局遞交 申請文件 ,於上週公開。這份專利文件記載著可以由法規介入的區塊鏈系統,能藉由智慧合約、凍結帳戶等方法終止非法活動。
文件中提到,區塊鏈有開放、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等很多了不起的優點,但卻沒辦法符合現實世界中的規範。尤其一般的智慧合約無法讓執法單位凍結違法帳戶,也無法協助行政單位介入管理。
在阿里巴巴提出的區塊鏈系統中,管理員帳戶可以送出所謂的「特別交易」到節點,就會啟動智慧合約對特定帳戶下指令。
文件中也提到了缺點:讓特定帳戶能夠「管理」其他帳戶,可能造成被駭的風險,他們也建議分散管理權到多個帳戶來避免。
但話說回來,其實在現存的區塊鏈中已經可以透過智慧合約來控制其他帳戶。比如開發者就可以用以太坊建立把資料和條件分開載於不同合約的「可升級合約」(upgradeable contracts),這兩個合約會互相呼叫,通常會用到 delegatecall 或者代理合約 (proxy contract)。在發行 穩定幣 時,也有公司(Gemini)導入代理合約來凍結可疑帳戶以符合法規。但是可升級合約相對複雜很多,在開發時會大大增加出錯的可能。
阿里巴巴提出的系統將會降低建立特權管理帳戶的複雜度,同時還能直接向全鏈執行指令,而非僅限於特定代幣或智慧合約之中。
當然這樣做也就產生了相當明顯的隱憂,智慧合約僅涉及整塊鏈上的特定帳戶,且是在合約公開的限定條件下執行,而阿里巴巴所提出的區塊鏈技術範圍遍及全鏈,而且實際上仲裁權將交於「管理者」也就是某人或某單位手中,還是走回了人為監管老路,而失去區塊鏈的核心共識信任精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