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來自合作媒體 愛范兒 ,INSIDE 授權轉載。
一直以來,航空公司都在絞盡腦汁想往有限的機艙裡塞進更多乘客。減少座椅寬度,縮小前後座位間距都是常見的手段,很多乘客都明顯感受到近年來經濟艙座位越來越窄,不過航空公司並不滿足於此,眼看著座位大小已經無法做文章了,他們的目光又盯上了洗手間。
彭博社報導稱 ,美國的航空公司開始通過改造或訂購帶有更小洗手間的新飛機的方式,為機艙省出一排座位的空間。
美國航空正在使用的新款空客 A321neos 飛機,帶有比舊款的 A321 更小的洗手間,可以擠進更多座位。該航空公司還給他們 300 多架波音 737 客機裝上了 Rockwell Collins 公司的小型洗手間。
Rockwell Collins 也是美聯航和達美航空的供應商。美聯航有大概 35 架波音 737 裝上了他家的洗手間,Rockwell Collins 的產品今後還會出現在至少 155 架波音 737 MAX 上。

達美航空是第一家宣佈採用更小尺寸洗手間的的美國航空公司,他們的飛機從 2014 年起開始用上 Rockwell Collins 的洗手間。
與此同時,捷藍航空公司也在給一些飛機裝上 Safran SA Zodiac Aerospace 公司生產的小型洗手間。
可別小看了這多出來的幾平米,諮詢公司 Tronos Aviation 根據平均票價和飛機的整體使用情況預計,每增加一個座位,將為美國航空每年增收 40 萬美元。
美國空去年秋季公佈財報時表示,他們正在給波音 737 至 800 以及空客 A321 增加更多座位,每年可帶來 5 億美元收入。
捷藍航空則估計,通過把 A320 系列增加 12 到 162 個座位,每年可增收約 1 億美元。
然而,航空公司賺錢了,乘客可就遭罪了。
美國航空表示,以乘客坐著時的胸口水準為基準,新衛生間的寬度約為 57 公分,比原來窄了約 8 公分。

雖然航空公司說洗手間「只是比乘客習慣的空間小了幾英寸而已」,但這已經帶來了體驗上的明確差距,身材稍微胖一點的人,在衛生間裡想轉身恐怕都比較困難。
衛生間的問題,已經引發了不少乘客的投訴。
來自諮詢公司的顧問撒母耳·恩格爾就吐槽說,最近帶著 4 歲兒子上洗手間時,儘管兩人都是瘦削型的身材,但整個過程簡直像在練瑜伽。
「水槽很小,以至於我們跳了一種『四手芭蕾』才把每隻手洗乾淨,整個過程都是水花四濺。」
不僅是乘客,飛行員和乘務員對此也頗有微詞。
對此,一些航空公司表示機上洗手間並不是全都縮水了,美聯航在 737 飛機上還提供了兩到三個較大的洗手間,不過其中一個位於高級客艙內。此外,飛機前部的洗手間通常較為寬敞,但也是兩艙乘客專用,並不對經濟艙乘客開放。
捷藍航空要厚道一些,其發言人表示每架飛機的機艙前部至少有一個全尺寸衛生間供全部乘客使用。
但不管乘客再如何抱怨,嘗到甜頭的航空公司大概都不打算把洗手間改回來了,「畢竟額外的座位產生的收入實在太大了。」Tronos Aviation 總經理加里‧維塞爾一針見血地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