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學堂】貨幣流速,評估虛擬貨幣的真正價值

原文刊登於 Medium,作者 加密羅斯福 待過高速成長的矽谷新創,也服務過頂尖科技企業,主修經濟理論,期望定下虛擬貨幣時代的森林體系。 本文摘自 < UNDERSTANDING TOKEN VELOCITY > by KYLE SAMANI。
代幣在這些新創公司創造的生態系中,是否真有存在的必要?
只要你不是住在與世隔離的桃花園,你大概聽過 ICO 近幾個月是如何如火如荼的展開,新創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從地上長出來,每家公司都搬出渾身解術告訴你為什麼應該購買他們的代幣,項目很吸引人,讓你很心動,但怎麼分辨哪些代幣在系統裡才有存在的必要呢?我們要怎麼看懂代幣在生態系裡扮演的角色呢?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們重新提醒一下深入研究項目的重要性
這只是幾個基本的觀察方式,我們在這方面也會持續更新
“ 我們發行的代幣有固定的供給量,需求增加時,價格一定也會跟著上漲 ”
你大概可以在八成的白皮書上看到這句話,但若是將貨幣流速考慮進去,實際的情況可能不會這麼樂觀。
我會用幾個範例來解釋貨幣流速的定義。
假設你今天在網路上買了周杰倫演唱會的票,到了現場卻發現有人跟你坐在同樣的位子上,你覺得是發生了什麼事呢?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詐欺犯買了票後放進先進的影印機中,並在網路上販賣給不知情的粉絲,然後溜之大吉。
這讓區塊鏈成了票務系統的救世主,完全解決了上述的『雙重支付』問題(如果還沒聽過拜占庭將軍問題的話,可以參考 這裡 ),減少詐欺行為的可能。
現在讓我們來為帶給我們許多歡樂的年代售票系統連上區塊鏈,讓票券直接在區塊鏈上發行,雖然解決了營運上的重大問題,但我似乎沒有任何理由要長期持有年代售票系統發行的代幣。
今天 A 若想要購買周杰倫的演唱會票,將現金轉換為年代的代幣可能是完成票券購買流程中的其中一環,但 A 不會有任何想要持有年代代幣的慾望,他持有代幣到購買中間的等待時間越長,暴露在價格波動上的風險就更高,就越有可能達不到他買票的目的,因此大部分的消費者會像 A 一樣,在幾分鐘內就脫手,達到買票的目的。
同時演唱會的主辦方也因為價格波動風險,不會想要持有年代代幣,消費者與主辦方都會急著脫手代幣,靠著像 0x 這樣的交易方式,以上的流程可以在幾秒鐘之內完成。
既然沒有人想要持有年代代幣,那為什麼不直接用現金購買呢?這個代幣為消費者及主辦方都帶來了更多的麻煩與障礙,他們收到年代代幣的瞬間,就會將他們轉換為票券,或是現金。
高貨幣流速會讓稀少性失效,市場上年代代幣的數量雖然可能是固定的,但因為不斷地被拋售,所以沒有買不到的問題,也不構成所謂的『稀少』,即使年代票券成為了全球的票券代幣代表,成交量也無法推動價格指數上漲(這並不是說價格不會上漲,只是稀少性不會是主要動力之一,而稀少性是大部分貨幣價格上升的最主要動力)。
以下是計算貨幣流速的公式
貨幣流速 = 總交易數量 / 平台平均價值
換個角度看
平台平均價值 = 總交易數量 / 貨幣流速
總交易數量不旦包括了在年代系統內的交易,也包括所有場外如拍賣網站上買到票券的數量,也許有點難計算,但我們先將理論釐清。
如果貨幣流速是 0,就代表完全沒有任何人在買賣該代幣。代幣必須要有一些基本的交易數量才能完整呈現他的『內在價值』。
如果像我們剛剛舉年代售票的例子,沒有人想要持有這個代幣,那貨幣流速與交易數量便會成正比成長,而平台的平均價值,則會維持不變。
平台的目標理論上應是極大化平台價值,要達到這個目標,年代售票系統就得減低貨幣流速,讓交易數量成長時,平台價值也跟著提升。
有幾個方式在理論上可以成功
貨幣流速是決定貨幣價格非常重要的指標,而且他的影響是長期上及本質上的。
大部分市面上的虛擬貨幣並沒有給予消費者長期持有的理由,而這很有可能會影響到該平台的長期價值,現在你多了一個用經濟理論審視投資的工具,有任何疑問,也歡迎來信討論。
我們打從心裏認定密幣電報是你的最佳選擇,我們提供的資訊有幾種
加入密幣電報 [email protected] 頻道
加入密幣電報 Telegram
當然也鼓勵大家持續參加 相關活動 ,說不定可以碰到密幣電報的我們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