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第一步】台灣區塊鏈業者擬組聯合自律聯盟,欲積極與政府溝通並制定產業標準

本篇來自合作媒體 動區動趨 ,INSIDE 經授權轉載。
立法委員許毓仁先生召集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銀行業、投資公司的各方代表以及區塊鏈相關從業人員們共同擬組聯合自律聯盟
編按 :自區塊鏈產業成為一個新興行業以來,無論在國際或國內,都面臨兩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合法性與信任感。台灣擁有發展區塊鏈產業的良好潛力,但在政府態度不明確、民眾信任感低落、業者之間約束力不足等因素下,讓台灣難以在國際區塊鏈舞台變化如此迅速時佔得先機。於是,業者們偕同立法委員許毓仁先生召開第一次的聯合自律聯盟會議,企圖為台灣帶來更多可能性。
今 年 4月 19日,由立法委員許毓仁先生召集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銀行業、投資公司的各方代表以及區塊鏈相關從業人員們共同擬組聯合自律聯盟 (Self-regulatory organization;SRO),期望在業者釋出善意與努力的情況下,可以突破目前台灣區塊鏈產業的困境。
現場業者共同研擬組織化的內容,企圖成為與政府溝通、與國際對接的重要管道。
動區動趨很榮幸受邀與會,為您帶來第一手的消息。
自 日本 Coincheck交易所被盜 取 價值五億美元的數位資產 後, 16家加密貨幣交易所組織了 SRO,以日本加密貨幣事業協會 (JCBA)和日本區塊鏈協會 (JBA)為代表,在 3月初宣布啟動成立 SRO計畫,並已在 4月 23日立名為「日本加密貨幣交換產業協會」。
目前已制定符合金融服務局 (FSA)要求的標準,確立 ICO相關活動準則,且組織已進入登記階段,預計 6月底將會成為日本金融廳所認證的組織。
離日本不遠的南韓,也已有超過 20家加密貨幣交易所表態願意針對 SRO進行評估,確認組織成員是否遵守韓國區塊鏈協會所制定的自律條例。
若按照此條例要求,交易所必須將 70%以上的數位貨幣放入硬體錢包中保管,更必須要有 20億韓元,約 5489萬台幣以上的現金儲備。
同時也要求業者加強危機管理與客戶認證體系。
英國則由最大的七家加密貨幣公司聯手成立 CryptoUK,並建立自律守則,與英國政府合作防洗錢和防止其他非法互動,但不管理 ICO。
除了日本、韓國和英國正努力朝 SRO邁進外,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CFTC)也公開對交易所計畫成立虛擬商品協會 (VCA)表態支持。
地球的另一端,南非也在籌畫自律組織,根據南非儲備銀行的說法,此自律組織不會是國家機構,將被授權建立自己的規則與標準。
克羅埃西亞則發起 UBIK行業協會組織,斯洛維尼亞總理甚至帶頭成立 CEE區塊鏈聯盟。
許毓仁立委認為 SRO是有急迫性的,將在與各方溝通、教育、合作時扮演多功能角色。
自律聯盟的形式可以讓政府拿出正確的態度來面對產業現況,也會成為與政府密切溝通的對口。
業者間可以藉此互相了解,而不惡性競爭。
照片來源 :許毓仁辦公室提供
先把合規、反洗錢和稅收界定做好
Maicoin執行長 Alex Liu表示自律對於相關部會的影響力深遠, Maicoin找凱基銀行建立信託帳戶,保障用戶的資金安全,這有利於讓法務部安心。
針對財政部,他則建議能參考日本是最有利的。
反而是國際爭論不休的證券問題,他認為金管會是否將 ICO或 token納入證券法是下個階段的事情。
眼下最重要的是,在確認客戶身分程序作業 (KYC)的合規、反洗錢 (AML)和稅收上有必要盡速管理。
幣託 BitoEX執行長鄭光泰亦附和道 :
必須從現在碰到的問題來解決,稅收、防洗錢、業者自律、帳務透明,要做到讓人能信任。
他認為這些都是需要跨部門溝通的,但光單一部門的教育都必須從零開始,成本相當高。
Cobinhood公司 也對政府釋出善意,即使沒有自律聯盟,他相信三大交易所也都已盡量仿效國際交易所的標準。
源鉑資本 Kyber Capital 執行長胡一天也表示,台灣的自律聯盟框架可以參考美國金融業監管局「 Finra」的案例,與政府溝通並訂定行業規範自我管理金融交易市場。
照片來源 :許毓仁辦公室提供
稅收關乎會計,而立法也是自律後必須面對的。但 KPMG會計師事務所和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均表示困難重重。
針對台灣會計法則該如何對虛擬貨幣鑑價方面的難題, KPMG已提出當天國際匯率做為統一標準方式的草案,但政府卻認為加密貨幣波動性過大而態度模糊不清。
這衍生了即使許多交易所來尋求協助,但卻無法做會計師簽證的窘境。
而在法律的部分,由於台灣是個成文法國家,而自律規範並非法律授權的形式,因此必然要立法來解決強制力的限制。
同時,若之後要有執業執照 (License)那就需要由法律授權核發,一個自律組織只能有會員制的功效。
不過難處在於,光是討論主管機關歸屬問題就曠日費時,更遑論接下來的內容了。
不過雙方也都對成立自律組織表示是必要的、良性的,正因為主管機關立規範總是慢一步,從商務的角度來看,商品先行,才會知道怎麼規範。
從社群的角度來說,即使各大交易所正都努力保障客戶權益、對政府合法合規、自我律定標準,但大眾卻很難得知,眼下 ICO項目詐欺頻傳,猶如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民眾往往淪於民粹,缺乏提供民眾這方面資訊的平台,是整個生態系統不健全的問題。
事實上,台灣的交易所已經相當努力建立信任機制,凱基銀行甚至表示民眾、監管機構和政府的疑慮並不需要那麼多,例如 Maicoin在許多想法執行上已經比銀行更嚴謹,在 KYC的標準也更高。
這些努力對相關產業業者可說是自討苦吃,有些國內業者就曾被檢調單位調查,正常來說是可以不提供資料的,但由於業內毒品和詐欺頻傳他們也看不下去,於是主動提供。
Maicoin請凱基銀行做信託服務,自尋法律管制也碰上重重困難。
Cobinhood也表示在與國內銀行洽談時,銀行態度皆因金管會的風險性宣稱而態度顯得保守。
這場會議明示了區塊鏈產業走向自律的未來,企業應當互相團結,為共同的產業生態努力,各大銀行也應與之合作,為台灣帶進更多國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