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內容訂閱平台兩年,讓PressPlay共同創辦人告訴你知識付費的未來!

原文來自 PressPlay 共同創辦人 Dennis 的 個人 Medium,INSIDE 授權轉載。
知識付費市場比我們預期成長得更快,本文除了揭露 PressPlay 平台的部分數據,同時以我們的實作經驗分享我們認為要做好內容訂閱的關鍵數據。最後,分享 PressPlay 的未來計畫。
市場比我們預期成長得更快,PressPlay 團隊在內容產品設計上的能力與經驗已經相當成熟,用戶的複訂率(單一用戶付費訂閱兩個或以上的計畫)在短短四個月內也從 6% 成長到 13.3%,我們預計 PressPlay 平台能在 2018 年,有個更顯著的成長。當然,但在行銷與用戶體驗上,我們還有很多要進步的地方,我們將會挹注更多精力與資源在這兩大塊上。
PressPlay 可揭露的數字(以下數字截自 4/10):
交易模式相同,但發起專案的立意與受眾不同,差異如下:
內容付費就是”知識服務”
大陸很火熱的「知識付費」這個詞其實不太精準,我更認同的是”得到”對知識付費的定義”知識服務”。使用者不是單純為了內容付錢,也是為了創作者提供的內容服務。
「單次閱讀時間減少,整體閱讀時間加長」
做內容創業,我們必須非常尊重每位用戶,他們注意力就是不集中的,他只有很短的停留時間。所以在這個基準點上,讓我們來聊聊付費訂閱是否適合做知識服務吧!
先說付費訂閱優點:
對創作者:
對訂閱用戶:
缺點?當然有!
當你選擇內容創作那天起,就得如被銬上手銬般持續且不間斷的產出;而付費訂閱則幫你轉粉絲為用戶,為你的手銬鍍金
我們確信以下三點是驅動訂閱專案成長的關鍵數據,我們也會在短期內,提供創作者更方便的數據監控介面,幫助創作者能將計畫再次增長:
「用戶活躍度」
當看到取消的訂閱金額的變動代表是已經發生的事實,我們內部稱作為「延遲數據」,此時的創作者要挽回已對訂閱專案感到失望的用戶是非常困難的事。
其實就像健身房經營者與付費報名的會員,若會員付費用費但卻一直沒來健身,下一年度要再續約的機率可能是微乎其微。
所以創作者要特別注意付費會員是否有順利收到要交付的內容、透過各種方式保持用戶的互動(刷存在感),把他們當作是 VIP 用戶會是很好的做法。
但在 facebook 上開社團有個致命的缺點,想給付費用戶的通知很有可能被 facebook 上海量訊息洗掉。我們推出 App 就是為了讓創作者能有更多元且方便的方式,與付費用戶保持良好的互動。
「月留存率 / Churn Rate」
所有的訂閱服務,幾乎第一個被問與討論的就是「留存率」,例如 Spotify 的令人驚豔的月留存率 97.8% 就是證明成功的把音樂的付費訂閱體驗與用戶所支付的金額獲得有共識的交換。
因此,若要確認設計的訂閱方案是否可行或希望對自身的專案進行改版,就得特別專注觀察目前方案的留存率,若發現特定的幾個方案留存率低,則可考慮電訪訂閱用戶的體驗與期望,也有利於後續對自己的客群進行不同方案的設計。
「成長」
對創作者與用戶都同等重要。創作者若沒辦法能在訂閱專案裡看到顯著成長,時間一拉長,遲早會失去維護專案的動力。而用戶,更能明顯地感受得到創作者所提供的內容品質是否有所提升。
其實說白了,內容創作就是內容創業,考慮到每個人的時間與精力有限的條件,若不能形成團隊,很快就會遇到天花板。以阿滴為例,若在能負擔基本支出的條件下,開始組建團隊,不管是是在社群平台上的流量(YouTube 破 150 萬訂閱)或訂閱收益(PressPlay 訂閱金額突破 60 萬/月)都已獲得顯著的增長。因此,我們會建議在經濟允許的狀況下,趁早開始組織團隊,來營運公司與品牌。當然,這過程一定很痛苦,但…創業怎可能不用經歷苦難,就可以獲得豐碩的果實呢?
接下來我們會用更多資源與專注力在以下三個方向:
若你對內容訂閱有興趣理解或嘗試,也推薦閱讀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