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把讚變現?這間 ICO,想讓媒體與獨立創作者透過區塊鏈雙贏

內容創作者,你的按讚數很多,卻苦無收入來源嗎?現在有間來自香港的區塊鏈新創,想要跟你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評論
LikeCoin_01
評論

本文經作者 Edmond Yu 同意轉載 ,Edmond Yu 為區塊鏈新創 oice 的創辦人。

1_3lcJW4cWgmIJrc-kryJT8w

上週四(3 月 8 日)來由 LikeCoin Foundation 及創夢市集合辦的講座活動,題為「媒體與獨立創作者如何透過區塊鏈合作共贏」,已經完滿結束。活動共有 50 位來自不同界別,包括數位媒體、廣告行銷、群募、遊戲開發等行業的參加者出席,三位講者分別是 區塊勢 的許明恩先生、LikeCoin Foundation 的高重建先生及 Coulla Limited 的 Alvin Law。

1_LNcuKRcEMa3jsWbApe52LA

活動一開始由 創夢市集 的總監 Manny Li 致開場辭介紹三位講者,並先由許明恩先生進行第一講。明恩談及創意內容的付費機制時,指出區塊鏈技術能針對內容付費的金流和授權追踪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他特別引用最近麻吉大哥的「秘銀」項目為例子,解釋其如何把用戶付費的行為進一步演化成跟用戶的互動行為連結。

高重建介紹了 LikeCoin 的「化 Like 為 Coin」的計劃,透過重新發明「Like 鍵」以及「Like Rank」創造力證明的方法,讓創意內容能通過「創意挖礦」得到回饋。LikeCoin 的生態系統鼓勵創作者開放授權,提供誘因令創意內容共享並作最大化的發展。LikeCoin 的協議還提供二創內容的「足跡」,能追踪並奬勵所有內容製作過程中的參與者。目前 LikeCoin 正在進行早鳥認購的階段,在早鳥期間認購能得到 25% 的額外奬賞。

Alvin Law 簡單地介紹了區塊鏈及加密貨幣「挖礦」的基本概念後,談及 ICO 集資行為所涉及的風險和機會。

與會者的反應很熱烈,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問題,以下部份重點輯錄如下:

問:LikeCoin 如何保障創作者的作品不會被盗用?

答:高重建解釋 LikeCoin 的設計並不使用 DRM(Digital Right Management) 的模式保護著作權。反過來,LikeCoin 的機制是要「幫君子」,而非「防小人」;利用 LikeCoin 作誘因來鼓勵更多人開放授權和尊重著作權。明恩補充說,其實區塊鏈的技術是沒辦法完全防止偷圖偷文字的事情在網絡上發生的,以 Kodak Coin 為例子,它只是能令創作者在遇到侵權事件時能較容易舉證。

問:LikeCoin 跟媒體的合作模式是怎樣的?

答:主要有幾種合作模式:

  1. 把「Like 鍵」放在媒體的網站內容上,讓內容提供者能挖到 LikeCoin。
  2. 鼓勵平台和平台上的創作者貼上 自己的 LikeCoin 連結,讓讀者能以 LikeCoin 支持
  3. 把媒體過去所搜集到的豐富內容,上傳到 LikeCoin 所支持的應用上
  4. 另外原來除了創作者,媒體平台也是能得到 LikeCoin 分潤的。

問:一共會有多少 LikeCoin 讓創作者挖到?這些 LikeCoin 是怎樣來的?

答:將會發行總數 20 億個 LikeCoin,其中 10 億個是會用作鼓勵創作者「創意挖礦」的池子,佔整體發行量百分之五十。

問:為什麼要用加密貨幣來解決這個問題?法定貨幣不行嗎?

答:法定貨幣和加密幣的應用領域,是一個橫,一個直。法定貨幣一般有地域限制,通常一個國家有一種貨幣,背後是一種維護該國家的利益和便於行政的交易工具;而且有些問題是法定貨幣無法有效解決的,例如匯款及小額交易的不便。加密貨幣的應用場境一般是跨國的,例如 LikeCoin 是針對創意內容的交易,背後是一種維護創意內容生態的交易工具。加密貨幣只要找到其智能領域上的應用定位點便好了。

問:用「挖礦」這個機制營運加密幣,會不會太耗社會資源了?

所謂挖礦,是指「礦工」們付出了一些東西從而換取加密幣,例如比特幣和以太幣的礦工付出的是電腦的運算能力。以以太坊為例,維持以太坊需要電腦的運算力,但建立於以太坊上的應用則不一定需要,這些應用的「挖礦」方式可以是任何其他方式。加密幣的發行商之所以要設計「挖礦」的機制,主要是為了提供誘因,讓參與者因此在其應用生態中創造價值。例如麻吉大哥的「秘銀」的概念是「社交挖礦」,而 LikeCoin 則是以「創意挖礦」,鼓勵更多人貢獻創意內容。

參考連結:


公有雲無限儲存時代結束, Synology Drive 如何協助企業掌握成本與資料自主權?

不少企業因為檔案存取的即時性以及同時團隊協作功能,選用雲端儲存解決方案。
評論
評論

顧問公司 GoodFirms 就指出,全球已有 94% 企業正在使用雲端,並將超過 60% 資料存於當中。而這些資料裡面有近一半屬於敏感類型,包括員工和客戶資料、企業財務數據以及知識產權。

然而,近期許多提供無限儲存方案的公有雲廠商,紛紛調整服務條款:Google Workspace 取消了教育和企業的無限儲存方案,2023 年 Microsoft 和 Dropbox 的類似方案同樣跟進結束,導致儲存成本將大幅增加。同時,公有雲端空間潛在的隱私與安全性風險,也逐漸成為企業日益關注的問題,Synology 就收到不少企業用戶反映了類似困擾。

為了滿足企業「最小化儲存空間成本」與「資料所有權」兩項條件,私有雲將是更適合的解決方案。Synology 推出的私有雲檔案平台 Synology Drive,便是運行在企業本地端 Synology 伺服器上,不僅提供高度穩定性和可用性,並可依使用量彈性擴張,消除對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的依賴。以下就列舉 Synology Drive 如何協助企業面對儲存空間需求增長、安全性的關鍵優勢:

輕鬆擴充空間又無須支付授權費,打造企業專屬檔案管理與協作平台

首先,Synology Drive 無須額外支付訂閱費用,組織只須隨著使用需求,購買適合容量的硬體設備即可,就算未來需求成長亦能輕鬆擴張容量,有助於最小化上雲的成本。相較於市售公有雲服務如商用情境常見的 Google Workspace,假設每位用戶都配置 2TB 儲存空間,每月即須支付 360 元,每年就得花費超過 4000 元,還得擔心未來訂閱方案更動、負擔更多成本。

不只免除雲端服務的訂閱費用,以及充足的擴充彈性,企業選擇 Synology Drive 的同時,還能使用一樣免授權費用的 Synology Office,團隊得以更即時且安全地在私有雲上協作,編輯和分享文件、簡報及試算表,加速團隊溝通效率與生產力。

當然,考量到企業仍有部署公有雲的需求,因此 Synology Drive 亦整合了 Synology C2 Storage 和其知名公有雲服務商,企業得以創建混和雲架構,像是雲地之間能輕鬆達成即時同步,甚至是備份資料,保持營運不中斷。

交還資料自主權,並針對檔案版本與分享設計安全功能

下一個優勢,為 Synology Drive 能幫助企業擁有 100% 資料控制權,敏感與機密類型的資料都可掌握在手中,保證其安全性和隱私權。Synology 也提供多種免受權的資料備份服務,幫助 IT 人員在有限預算之下,為寶貴營運資料做好檔案、系統到裝置的多層次保護機制。

另外,資料安全性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Synology 從客戶實際使用情景,預先設計了許多應對功能。例如用戶可回溯資料的特定歷史版本,甚至能永久保存被刪除的檔案,大幅降低檔案遺失或誤刪的風險。Synology Drive 還能為整個資料夾或單一檔案加上浮水印,確認外流來源,甚至碰到裝置遺失時,可遠端移除已同步的資料夾,防止資料外洩。

Synology Drive 提供完整且便利的公開連結設定功能,可以規範外部使用者的權限,並能設置密碼、連結有效期限等安全措施。Photo Credit : Synology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就看中 Synology Drive 上述優勢,替換掉傳統 SMB 服務,建置高度安全且直覺操作的私有雲檔案協作平台。由於單位需長期保存研究資料,勢必需不斷擴充儲存空間,受惠於免授權費的模式,即便高達千人的規模也能符合預算需求。

另外核研所內部合作頻繁,還有許多對外分享檔案需求,而 Synology Drive 可為資料設定精細的權限,區分出檢視、評論與編輯角色,亦可規範外部對象能否下載或刪除、設定開啟密碼與檔案分享的到期日等。該單位就分享,「Synology Drive 的第一個優勢是安全性高,其次是使用的直覺便利性,第三個是價格,過去我們使用過多個品牌,Synology 性價比絕對是最佳的。」

總結來說,面對各大公有雲服務商逐步取消無限儲存方案而來的儲存成本上升,以及資訊隱私性的挑戰,Synology Drive 私有雲儲存解決方案具備擴充彈性、100% 資料自主權,且無需支付授權費,即可享有便於企業協作、共享,且能在客戶端與伺服器端安全同步資料,更適合為當前企業建置完整的資料儲存與保護架構。

Photo Credit:Synology

本文章內容由「 Synology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