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 19 歲電競戰隊 靠輸家心法奪世界冠軍!

本篇來自商業週刊,作者呂晏慈。
11 月 26 日,台灣電競隊 SMG,在手機遊戲《傳說對決》國際賽中,奪下世界冠軍,這是自 2012 年台北暗殺星取得《英雄聯盟》總冠軍後,暌違 5 年,再次由台灣隊贏得電競比賽金杯。
故事的主角,是支平均年齡 19 歲、成軍不到半年的 5 人團隊。他們的對手,是擁有一群專業分析師及前電競冠軍教練團支持的韓國隊和泰國隊。
「這些人當初我只認識 1 個,其他人聽都沒聽過。」《傳說對決》賽事總監丁至剛說。
然而,這支無名軍團,卻從初期不被看好,靠著 3 個心法,在不到半年內,打敗另外 11 支外國隊伍,成為世界冠軍。
心法 1:團隊優先 賽內不吵架、失誤事後檢討
團員李浚祺回憶,他剛加入時,距離職業聯賽不到 1 個月,5 個人卻連最基本的默契都沒有,連遇到路人團都會輸。
在遊戲中,他們操控 5 個角色,推倒敵方主堡取得勝利。李浚祺在遊戲中負責消滅野怪(編按:消滅就能獲得獎勵的怪物)賺經驗值,並支援隊友偷襲敵人,不過,因為他聽不懂指令,無法即時支援,常讓其他隊友面臨以 4 打 5、最後被包夾消滅的窘境。
以前他靠單兵操作取勝,習慣先打野怪、再看狀況協助隊友,不過這種打法面對更強的職業對手時,不再管用了。
「這個遊戲的團戰只有短短 4 秒到 15 秒,他如果可以早一點吃完野怪,就算只是提早 3 秒鐘,這樣對整個戰局也會不一樣。」團員陳亮誌說,當時為了跟李浚祺培養默契,他們用練習找配合的手感。
「那一、兩個禮拜沒日沒夜的打,從凌晨打到白天,睡覺完起床就打,肚子餓吃飯、吃完飯繼續打,打到累到不行才去睡覺,」陳亮誌說,1 天至少打二、三十場比賽,持續超過 12 個小時。
李浚祺也改變打遊戲的方式:團隊優先,只要隊長下指令,就放棄自己打到一半的野怪,立刻前往支援。不過,要讓自己完全相信隊長的判斷不容易,因此,他們花大量時間討論戰術,指出彼此缺失。
相較其他隊伍,比賽時經常和自己的隊友互飆髒話、到第二場比賽還在檢討上一場的失誤,他們有個默契,在戰場上只要專心殺敵,賽後再花更多時間來檢討。
「比賽的時候比較不能噴(編按:責罵)隊友,一噴就輸啦!」李浚祺說,「(發生失誤)事後我們再來講,當下講沒有意義,只會陷入黑洞而已。」
心法 2:認同角色分配 拿劍變舉盾,同樣重要
團員中年紀最大的鄭至隆,是負責「舉盾」的輔助角色。他坦言,入團前自己一直是拿劍的,根本沒想到會變成輔助,一開始無法跳出主角變配角的心理失落。但因為他們只有 5 人,沒替補隊員,而其他成員又比他更不擅長舉盾,只好讓他擔負隊上的輔助任務。
起初他忿忿不平,就算扛著盾,還是用以前攻擊的打法,「憑什麼要我舉盾,我拿劍這麼強,我那麼會砍人,你要我去舉盾。」但結果卻是,被敵人包圍起來砍死。
鄭至隆說,舉盾的辛酸是,攻擊力低,卻得在最前線面對攻擊力最高的敵人。雖然一開始不太甘願,但他逐漸意識到,倘若沒有即時擋住攻擊,後面 4 名隊友就沒辦法打,「若我這個盾牌沒有舉好,他們的劍很容易就會被折斷了,」雖然以前能快速累積殺敵的成就感,不過,對團體戰來說,自己變得更強,就有更大勝算。
心法 3:保持輸家心態 當挑戰者,才能有最強水平
他們成軍以來,就一直秉持一個應戰哲學:永遠把自己想成聯賽中最爛的隊伍。因為唯有用挑戰者,而非被挑戰者的心態面對對手,才能在每次迎擊時,激出自己的鬥志與潛力,打出更強、更進步的水準。
正因為如此,當他們遭遇挫折,反而能迅速的重新振作、起身迎擊。
他們原本頂著台港澳聯賽冠軍的光環,到韓國參加國際賽,未料在賽前練習時,因為出國前太久沒比賽、手感不好,慘敗給韓國與泰國。
「每次遇到重大的事情,我們都會跌入谷底,發現自己根本不是最強的,反而開始有很大的壓力,push(推)我們更積極訓練,」隊長黃成在說,眼見比賽已不到 3 天,卻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心裡雖慌卻不亂,反而迅速的再跟其他隊伍約比賽,利用更多練習重拾手感。
在《傳說對決》裡,有「順風」及「逆風」兩個術語,順風代表我方能壓著對手打,逆風反之。自登板職業聯賽後,SMG 幾乎沒在正式比賽輸過,但讓他們維持高勝率的背後,其實是用「輸家心態」在支持。
「我帶他們,從來都不想把他們當成冠軍隊伍在帶,」教練給他們的心理教育是,永遠不要把自己當世界冠軍,把自己當成是最後一名,面對每個對手,我們都是挑戰者,不是被挑戰的,「因為你只有當挑戰者的時候,你才會進步,才會打出更強的水平。」
對於企業而言,影響生產力高低的關鍵工具莫過於員工所使用的桌上型電腦或筆電,不過在選購商用電腦時,除了成本與規格符合公司需求,更為重要的當然還是產品本身的資訊安全性、設備穩定性以及品牌是否具備市場口碑與信賴度,畢竟對於企業來說,沒有「後顧之憂」的工具才是維持生產力的重要關鍵。
全球知名的電腦品牌 ASUS,也在商用領域產品這一塊下足功夫,除了硬體優異的效能表現與穩定性,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需求,也有獨特的軟體解決方案,像是 ASUS 商用機種中標配的 MyASUS ,就提供使用者更簡單易上手的電腦維護與優化功能,讓 IT 管理資源不足的中小型企業能更輕鬆地快速診斷問題,也能自動化更新驅動程式,或是快速與 ASUS 線上技術支援人員聯繫以排除電腦狀況;另外針對大型企業,ASUS 獨家開發的ASUS Control Center(ACC)集中式 IT 管理工具讓企業輕鬆擁有一個「零接觸式管理平台」,讓 IT 人員更能高效率地維護公司內的電腦設備,在疫情期間也能有效降低 IT 人員與電腦用戶的實體接觸,對防疫更有助益。
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就將為大家詳細介紹 ASUS 商用桌機- ASUS ExpertCenter D7 Mini Tower(D700MA) 這款功能完備且體積輕巧的產品,同時進一步解析內建應用工具MyASUS與企業集中管理工具 ASUS Control Center。
● 採用最高第十代 Intel Core i 系列處理器,並搭配最高 128 GB DDR4 記憶體
● 最高可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2060 獨立顯卡,採 NVIDIA Turing 架構,能提升內容創作需求的效能
● HDD + SSD 雙碟架構,最高可搭配 3TB HDD 與 2TB SSD
● 完整 I/O 埠,提供更完整的外部設備擴充能力,機身正面包括 USB-C 埠在內的 7 個連結埠
● 內部提供 PCIe 擴充槽,提供更多介面卡擴充能力
● 相較於傳統桌機,體積縮小 37% 左右,更能彈性運用空間
● Adobe、Autodesk 等專業軟體 ISV 認證
● 符合美國軍規 MIL-STD-810G 耐用標準
對於企業來說,電腦採購是工作上不可或缺的要素,但一直以來也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除了須考量取得成本,電腦後續使用的穩定性與保固維修也是考量之一,另外,無論公司內部是否有 IT 人員,採購電腦後的使用維護也會影響長期持有的成本與生產力效率。有鑑於此,對於企業乃至於專業的工作者而言,選擇商用電腦絕對是最符合上述需求的最佳選擇。
本篇文章要為大家介紹的這款 ASUS ExpertCenter D7 Mini Tower(D700MA)就是符合商用需求且設計全面考量到實際使用經驗的迷你型桌上主機。
相較於一般桌上型主機,D700MA 明顯整體大小要縮小許多,放在桌面上完全不佔空間,較迷你的尺寸絲毫不影響它的功能性與額外擴充能力,光是機身正面就提供多達 7 組 USB 埠,甚至連 SD 讀卡機與晶片讀卡機都一併整合於機身前側,對於經常需要讀取記憶卡或是自然人憑證的業務人員,可以在不額外連結其他設備的情況下輕鬆使用。
此外,D700MA 的機身內也提供多達四組的 PCIe 與 PCI 插槽,對於需要進一步擴充獨立顯示卡或其他介面卡的用戶也很方便。
作為一款商用桌上型電腦,ASUS ExpertCenter D7 Mini Tower(D700MA) 在硬體規格的配置與效能表現上自然有一定的水準,全系列標配第十代 Intel Core i 系列處理器,搭配速度優異的 DDR4-2933 記憶體,且同時具備兩組 SATA 與 M.2 插槽,能同時支援 HDD 與 SSD,對於企業用戶而言,更能妥善依照使用需求來搭配最符合工作效率的硬體配置。
接下來筆者也為大家進一步帶來硬體規格介紹,並提供常見效能跑分工具的測試結果,提供給大家參考。
除了完善的硬體配置,針對使用者監控系統效能、甚至進一步排除系統疑難雜症的需求,ASUS ExpertCenter D7 Mini Tower 也提供了相當完善的內建應用工具,像是在 ASUS 桌機、筆電中已經成為標配的「MyASUS」就是相當簡單易用的整合型系統管理工具;另外整合軟硬體功能,進一步提供 IT 人員系統管理與安全性設定的「ASUS Business Manager」使用上也是相當直觀好上手,是能進一步提升企業系統維護效能的工具。
有使用過 ASUS 電腦的朋友對於 MyASUS 應該不陌生,除了可以顯示目前使用設備的詳細硬體配置、序號與保固資訊之外,MyASUS 也提供了簡單易懂的系統診斷工具,讓使用者可以針對設備遇到的問題找出可能的硬體狀況,也有機會能 DIY 完成修復,或是作為未來報修時的資料提供,更能加速設備問題的解決效率。
使用者可以透過應用程式選單找到 MyASUS App 的啟動捷徑,並點選進入到主畫面中,即可依照需求來切換分頁與執行系統檢查或資訊查詢。
對於缺乏 IT 人力的中小型企業,ASUS Business Manager 是能適時提供系統進階設定與管理的便利工具,包括裝置的系統設定與存取限制,以及磁碟的加密與系統還原點的建置等功能,都可以透過這一套系統來完成設定。
除了單純針對 ASUS 單一商務機種的管理,已經有相當便利的工具可以增加 IT 人員的效率-像是前面介紹的 MyASUS 與ASUS Business Manager 就是讓使用者更容易掌握機器系統狀況的功能,不過 針對大型企業全面採用 ASUS IT 產品方案的全盤管理需求,ASUS 也推出了更符合使用性且資訊豐富、操作更化繁為簡的零接觸 IT 管理工具「ASUS Control Center 」,更適合企業的 IT 管理者透過遠端方式監控與維護所有的設備,都能方便 IT 人員在零接觸的狀態下,一次完成所有 ASUS 電腦產品的監控與管理,更能完美相容於任何型態的硬體設備。
針對 IT 人員管理上的效率需求,ASUS Control Center 提供了支援 HTML5 的網頁控制台,並採用 RWD 頁面設計,讓 IT 管理者可以在不同設備環境下,獲得相同的使用體驗,也能更清晰地利用豐富的儀表板資訊掌握各類型設備的運作方式,而且從硬體狀態到應用程式與服務…等狀態都一目了然,同時也能支援虛擬機器系統,對於規模較為龐大、管理設備多元的企業來說,ASUS Control Center 也提供了「中繼資料管理」機制,讓 IT 人員可以自行設定加註標籤資訊在各類型的設備上,並能夠透過分類與搜尋方式進一步強化管理。
除此之外,對於 IT 人員而言,針對設備初始化的裝置功能開關、軟體配置與 USB 外設控制…等重複性的設定工作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尤其是要一次處理一大批設備更是累人,好在 ASUS Control Center 內建「工作排程器」,可以透過一次性的設定完成海量設備的批次管理,更能讓 IT 人力運用在刀口上。
ASUS ExpertCenter D7 Mini Tower (D700MA) 評測總結:為商用環境量身打造,維護管理與售後保固都安心。
對於企業來說,電腦的採購關係著日後的生產力維持,也因此在選擇設備時除了入手的價格高低,更應該進一步關心選購電腦的品質、穩定性與售後的保固維修服務。
針對上述需求,定位為商務應用的 ASUS ExpertCenter D7 Mini Tower(D700MA)絕對會是值得企業列入選購清單的商用主機產品,除了硬體用料要優於一般消費級產品,能大幅降低企業整體擁有成本,其中主機板採用 100% 全固態電容更能提供優於業界的平均故障時間,同時更符合美國軍規 MIL-STD-810G 測試標準,能為企業用戶帶來更高穩定性的使用體驗,同時也具備可靠的 ASUS Service Package 三年保固服務,提供 24x7 的線上專家全日支援,也提供到府收送或維修服務,並能提供企業延長保固的進階需求,甚至 ASUS 還提供為企業「量身打造」服務的「ASUS 商用技術團隊」,一站式提供企業用戶售前規劃、售後服務與技術支援,更能降低企業相關溝通的成本!
對於企業內員工而言,D700MA 迷你的體積更帶來空間運用的高彈性,充足的前置 I/O 埠也能滿足日常外設連結與使用的需求,而設備本身的擴充性也十足優秀,提供三種不同類型的視訊輸出介面,甚至也考量到商用設備常見的序列埠(Serial Port)需求,提供更完整的相容性。另外 D700MA 主機內部也提供充足的擴充性,甚至也提供 SATA 介面的快拆功能,更能節省設備安裝與拆卸的時間。
除了硬體配備優秀,D700MA 在軟體工具方面也有高度便利性,包括使用者可以自行進行系統監控與維護的 MyASUS,以及提供 IT 人員便利管理的 ASUS Business Manager,另外對於大型企業來說,也能選購零接觸 IT 管理利器「 ASUS Control Center」為企業的生產力提供更完善的保障,也更符合疫情期間避免員工近距離接觸、群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