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與幾個朋友經常在聊下一個爆紅的網站是什麼,但一方面這本來就是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另一方面,有些表面上看得到的漂亮數據,不見得能真實呈現背後的經營狀況與未來潛力,甚至有些數據只是當下看起來漂亮,服務的本質以及營運上會遇到的挑戰其實也是必須讓時間來證明究竟會不會成。
其中一個經常被我跟朋友們拿出來聊的網站是 Airbnb,這個網站有幾個重點值得觀察:
- 募資狀況 :Airbnb 在上個禮拜最新一輪的募資當中,募得了 1.12 億美金的驚人金額,估值也因此突破 10 億美元(10 億美元俱樂部,去年這個時候最紅的 Groupon 也是這種等級的估值,13.5 億美金)。
- 營運狀況 :Airbnb 所經營的服務,顯然在最近引起了一些波瀾,例如有 出租房子的屋主說自己的房子被洗劫一空 ,這個新聞鬧得滿大的,後來還逼得 Airbnb 推出專門給屋主的保險服務。
- 流量成長:Airbnb 在 Alexa 上所觀測到的流量,從一年前還在全球 10,000 名以外,爬到目前已經是全球前 2,000、美國排名 1,100 左右的網站了,這是很確實也很顯著的成長。(Quora 的成長大概也是這個幅度,甚至更快,不過 Quora 最近已經停止成長了)
- Airbnb 是 Y-Combinator 的育成團隊 之一,雖然 Y-Combinator 不一定就是品質保證或是成功的保證,但是 Y-Combinator 確實也是很多成功服務的搖籃。
Airbnb 簡介
Airbnb 是一個早在 2008 年就推出的租屋資訊交換平台,Inside 另篇文章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創業往往來自於解決自己的需求 (問題) 曾經簡短的介紹過 Airbnb:
Airbnb 兩位創辦人 Brian Chesky 與 Joe Gebbia 決定要於 San Francisco 創業,但他們一開時並沒有想法,且沒有錢租 office。當時 San Francisco 中有一個設計相關的研討會,但附近的飯店都滿了,他們兩個就想到,他們可以出租充氣式的床墊給研討會的參加者在他們的公寓過夜,然後用賺到的錢來租 office。於解決自己缺錢的問題的同時,他們也想到可以開發一個服務,是讓有閒置空間的人,願意開放出來自行定價出租給需要短期居住的人,於是 AirBnb 就這樣誕生了。
Airbnb 最早期的完整名稱是「Airbed and Breakfast」,當年的 TechCrunch50,也就是全球知名的科技網誌 TechCrunch 主辦的一個創業競賽,Airbnb 也是參賽的隊伍之一,當時 TechCrunch 上 有篇報導 就寫著:
在 TechCrunch50 附近找不到旅館嗎?如果你不介意住得差一點,考慮一下 Airbnb 吧!
最初叫做 Airbed and Breakfast 的原因,其實是創辦人們希望完全實現「民宿」的概念,也就是只要你家裡放個氣墊床並且準備一份早餐(在台灣可能是行軍床),你就可以準備把你的房子變成民宿了,這樣子顯然你可以將家裡多出來的房間的利用率提高,你甚至可以因此多一份不錯的收入。
簡單來說,這個網站最重要的功能有兩個:
- 找房子
無論你是出外旅遊還是短期、長期出差,都必須想盡辦法解決住宿的問題,常見的選擇有飯店、旅館或是民宿,在 Airbnb 上面你能找到各種類型的出租房屋,作為旅行在外的住宿選擇。 - 出租房子
如果你是包租公、包租婆,你可以透過 Airbnb 刊登出租房子的資訊
以下這個影片是 AirBnB 的官方介紹影片:How AirBnB works?
說穿了,Airbnb 就像在台灣廣告打很大的 591 房屋交易網站 ,平台本身的最主要目的是要媒合兩群不一樣的人,收費的方式也是透過抽取每一筆預約租屋的成交費用,向租屋的房客索取 6%-12%、向租屋的主人索取 3% 的費用。
而這也就是 Airbnb 跟另一個知名網站 CouchSurfing 完全不一樣的地方, CouchSurfing 是提供給喜愛旅行的背包客有機會進行全球的換宿(義務性的互相支援、住宿交換),Airbnb 就是出租房間的。(題外話,你可以注意到,CouchSurfing 的網址會從 .com 轉到 .org,等於宣告他們不是一個以營利為目的的網站)。
那麼 Airbnb 有什麼特色呢?我認為 Airbnb 後來的發展,相較於一般的房屋交易網,Airbnr 在兩方面做了很不一樣的事情:
- 結合 Facebook 社群
你在租屋、住宿後可以直接在網頁上留下評價,Airbnb 更進一步的結合 Facebook,將朋友過去的租屋、住宿經驗列為評價資訊,也就是說,你可以看到你的朋友曾經租過的房子,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高你的信任感、降低不安全感,你需要擔心照片造假、服務不周或是民宿主人很可怕的機率顯然會比較低。 - 提供了 iPhone、iPad 的 Mobile Apps
AirBnB 提供了 iPhone 的手機應用程式 ,透過手機的搜尋,你可以迅速找到你的所在地附近的住宿,萬一你突然有住宿需求,顯然這會是個非常好的工具。 - 清爽好用的使用者介面
如果你曾經使用過不同的租屋資訊網站,你肯定會注意到每個網站的搜尋介面都不一樣,Airbnb 在這方面我認為是做得相當不錯的,無論是搜尋的方式、搜尋結果的呈現方式 以及頁面上某些小細節的小提示,都可以讓第一次使用 Airbnb 的使用者輕易上手。
目前 Airbnb 的創辦人說光是在紐約,Airbnb 上的住宿機會就比全部的旅館加起來還多。
歐巴馬總統就職典禮,Airbnb 也抓準行銷機會
2009 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就職典禮,當時美國政府總共為就職典禮準備了 24 萬張的門票,換句話說,至少會有 24 萬人在就職典禮前一晚擠到華盛頓特區附近(根據,準備隔天參與歐巴馬的就職典禮,住宿顯然會是個很大的問題,當時附近的旅館、飯店早就都被預訂完了。
於是當初 Airbnb 就搞了另一個網站叫 CrashTheInauguration 來提供住宿與就職典禮的相關資訊給打算前往就職典禮的人們參考。目前這個網站已經跟 Airbnb 無關了,但是當初他們抓緊這個行銷機會,意外上了 CNN 的報導,顯然也是不錯的一招。
來自德國的山寨版競爭者,也獲得 9,000 萬美元的投資
面對各種潛在的競爭,以及接下來網際網路創業可能持續浮現的新趨勢,不管是跟 LBS 相關還是 Online to Offline(O2O,可參考 O2O,電子商務的下一場大戰已經悄然展開),AirBnB 似乎也開始進行一些佈局了,包括收購了相似的服務 Accoleo,或是開始注意各個國家逐漸冒出來的相似山寨網站。
前陣子 Inside 上有一篇很精采的德國網路創業圈的故事, 關於德國網路 Startup+投資圈,不可不知 Samwer 三兄弟 裡面就有提到 Airbnb 的山寨版兄弟:
最近幾個禮拜,Kinnevik 和 Rocket Internet 聯手投資 Samwer 兄弟強勢山寨短期租屋服務 Airbnb 的 Wimdu,金額高達 9 千多萬美元,逼近 Airbnb 在美國新一輪一億美元的融資,來勢洶洶,搞得 Airbnb 在媒體放話指控 Samwer 兄弟的奧步。
另外,目前也有中國的山寨版「愛日租」,目前也獲得 200 萬美元的投資,妙的是,這個中國的山寨版是德國山寨版 Wimdu 的子公司弄出來的 XD
在台灣,有人想用 AirBnB 這樣的服務嗎?
Inside 另位作者 Robert 曾經做個一個關於 AirBnB 的簡單小調查:AirBnB-like 服務在台灣的可能性 ,雖然只有 35 個人填答,不過可以看出有部分比例的網友是願意考慮使用這類服務來出租閒置的房間或是在出外旅行時考慮租賃這類的房間。
這份問卷並未深究這些填寫願意的人的主要動機,不過我認為主要不外乎兩個重點:
- 出租者可以提高資產的利用率,透過額外的收入來讓自己每個月的房租或房貸負擔小一點。已經是自有資產的屋主,則是多一筆收入。
- 租賃者在這種情況下,會有比起民宿、旅館更多的選擇,在只需要過夜(有床睡、有地方可以洗澡就好)的條件下,理論上應該都可以找到比較便宜的住宿。
最近在台灣,日租房的新聞與爭議似乎滿多的,要提供住宿出租,其實要注意的細節應該不少,包括消防設備、環境衛生或是對周邊住戶造成的影響等等,無論在法律上或是實務上都有一些困難,這方面顯然是應該要好好思考的議題。
此外,這種臨時的租賃方式,屋主最害怕的就是房子遭到破壞,即使是 Airbnb 目前都還持續在克服這個挑戰,除了 CEO 必須親自跳出來安撫網友們的心情之外,也實際拿出了資金要來補償受損的屋主們,當然這又是其他很精采的故事了,全球知名網誌 TechCrunch 最近都還在 持續上演這齣戲碼 。
結語
如果台灣要搞個類似 Airbnb 的服務,我認為有幾個關鍵:
- 小眾市場經營,或是地區性的經營,著重在觀光旅遊或是商務出差等需求。我認為 Airbnb 的網站介面真的不錯,這樣形式的網站很適合用在台灣大量的民宿網站上,目前台灣的大型民宿網都還是太落後,顯然應該要有業者出來做得更好。此外可以試圖提供更好的介面,儘管目前像是 591 租屋網這樣的網站,無論在介面的設計或是搜尋的速度上都已經有一流的表現,但做在不同的領域,介面上的巧思、搜尋的維度或欄位應該也可以有所不同
- 讓出租的業者放上更多的照片
- 思考如何透過社群的力量,無論是給「讚」或是整合社群網站上更多的資料,讓網站本身有更多的曝光與信用加持的機會
- 提供行動服務:有時候出門在外不見得會事先找好住宿地點,如果能在手機上利用行動版網頁或是 Mobile apps 直接查詢附近的住宿與其評價,會是挺方便的應用。目前台灣的房仲業者都努力的推出了手機版應用、平板應用,我認為跟住宿有關的服務應該也要能在這部份努力一點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