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市佔率第一名的機上盒品牌 Roku 於 2017 年 9 月 28 日在美國那斯達克股票交易所公開上市。Roku 機上盒在美國的排名高於 Google、Amazon 與 Apple 等三大科技巨頭所推出的電視產品:Chormecast、Amazon Fire TV 與 Apple TV。截至 2017 年 6 月 30 日,Roku 機上盒的帳號數達 1,510 萬,可說是美國 OTT (Over The Top) 用戶想在電視上觀看串流影音 (Video Streaming) 的裝置首選。
先前 Google 的 Android TV 系統推出時一度被分析師盛讚為電視系統的未來,原因來自許多電視廠商對智慧型電視系統紛紛舉雙手投降,與其投資在不熟悉的領域,不如整合其他系統,好專注於硬體與行銷上。加上 Google 帳號的普及率高,對用戶來說單一登入(Single sign-on)的便利性高於其他選擇。
但 Roku 機上盒跌破看好 Android TV 系統的分析師的眼鏡,Roku 不使用任何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系統,而是自行研發。Roku 以專注的第三方獲得投資人青睞,在 9 月 28 日初發行時每股 14 元,收盤後攀升將近 68% 來到 23.5 元。雖然 Roku 還沒有真正獲利,但倍受期待的潛力背後,肯定有什麼軟硬實力值得台灣 OTT 業者學習。
OTT 混戰跨國跨界跨產業,該如何勝出?
台灣以 2016 年為 OTT 元年,原因是世界第一串流影音品牌-Netflix 及對岸最大視頻網站-愛奇藝同年進入台灣。除了海外品牌,台灣的電視台、電信業者與新創業者也爭相投入串流影音。發展至今,台灣又加入了一些沒有想到的產業,也來搶食 OTT 的一杯羹。例如類似 Roku 的機上盒品牌,或是被預測會因為 OTT 而衰退的有線電視業者。
Roku 機上盒隨著美國用戶對於 Netflix, Hulu 等串流影音的需求,加上專注於機上盒功能的商務方向,逐年擴大其市場規模,建立起串流影音機上盒首選的品牌定位。美國用戶想要觀看 OTT,就會去 RoKu 機上盒逛一逛,Roku 在 IPO 文件中也表示「搜尋免費內容」是用戶訪問 Roku 的主要原因之一。給用戶「直覺」的聯想對行銷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好比想要找尋文創商品,我們會去誠品,想找大包裝的美式商品,我們會去 Costco。
Roku 升級了機上盒內置的“The Roku Channel”,內容邀請到知名的內容業者提供,例如:Lionsgate,MGM,Paramount,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與 Warner Brothers。而 American Classics,FilmRise,Nosey, OVGuide, Popcornflix, Vidmark 與 YuYu 也醞釀加入“The Roku Channel”中。
Roku 讓機上盒用戶可以免費觀看這些內容,而 Roku 會平均每小時投放約 16 分鐘的商業廣告。Roku CMO Matthew Anderson 提到 Roku 知道客戶的郵政編碼 (Zip Codes),可以根據用戶輪廓投放適配的廣告。也就是說 Roku 有電視最大的收益模式-廣告,但不同的是,他們讓信奉精準投放廣告的業主有更好的選擇。不再用收視率與節目屬性去告訴業主:你的產品”可能”適合放在這裡,而是以明確的 1,510 萬用戶為業主量身投放給貼近的目標消費者。Roku CFO Steven Louden 提到 Roku 的廣告銷售佔總營收三分之二,可見其機上盒規模經濟的強度。
做對的事,不要過度分心
筆者先前撰寫的「該選第四台還是 OTT ?不如來混搭一下!從美國 Comcast 的影音市場計劃看台灣」一文中所舉的 Comcast 也充分運用自己的優勢,以自己龐大的有線電視用戶數拉大與競業的差距。Comcast 與 Roku 的策略有異曲同工之處,就是他們分別在有線電視與機上盒的產業中創建出:任何 OTT 內容都可以來這邊找到的直覺印象。除此之外,用戶還可以看到他們精心提供的 OTT 自營內容,例如 Comcast 銷售單次付費 (On Demand) 的影片,Roku 提供“The Roku Channel”的免費電影。
目前開始產生「有線電視 OTT 化,OTT 有線電視化」的趨勢。以有線電視來說,與其自己做 OTT,不如提供平台讓 OTT 上架,充分利用自己的用戶優勢,例如中華電信讓 KKTV, FOX+上架到 MOD。而 OTT 也開始走向有線電視化,特別是沒有能力提供獨家原創內容的 OTT 品牌,原因是期望利用直播電視的黏著性,增加服務的開啟率。
REUTERS/Lucy NicholsonREUTERS/Lucy Nicholson
用戶為何要在眾多的 OTT 服務中挑出幾個來每月花錢訂閱? 片子類型要夠多、品項數目要夠齊全、更新上架要夠快,還有在這裡才能看到的獨家原創內容。Netflix, Hulu 近年來極力投資在原創內容上,成功吸引用戶訂閱其服務。而他們的原創內容也不是簡單地輕鬆拍而已,品質更是讓知名製作公司驚訝。今年第 69 屆艾美獎 Netflix 拿下 20 個獎項排名第二、Hulu 以 10 個獎項排名第三,Hulu 更以《侍女的故事》奪下「劇情類最佳影集」大獎。
Hulu 投資原創內容雖然在今年有趕上 Netlix 的態勢,但經營團隊可能急於趕上對手,所以還搭配著能夠觀看 50 個直播頻道的選擇,企圖用直播頻道高黏著度的特性吸引用戶。也或許是因為分散了投資金額,所以在原創內容上才會略遜 Netflix 一籌,從 Netflix 約 5,000 萬名的訂閱用戶就可分出高下。本文所提到的三個案例,Roku、Comcast 與 Netflix 成功在機上盒、有線電視與串流影音的 OTT 領域上獲得領先。看來懂得運用優勢,專注地建立具差異性的定位,也許是台灣 OTT 業者可以參考的方向。
除此之外,另一個值得企業注意的科技資訊,就是由 Google 所推供的企業版雲端服務 G-Suite 宣佈更名為 Workspace,並將在今年 7/1 起改為收費服務,這也讓許多原本將 G-Suite 綁定公司網域的企業,需要被迫付費訂閱,或是得要尋求其他解決方案,並將原本雲端上龐大的資料進行搬遷。而 QNAP NAS 本身也能透過 Boxafe 應用替代 Google Workspace 或是微軟 Microsoft 365 雲端空間做資料備份,將原本公有雲端上的相關服務移轉至私有雲端的 NAS 上運行。
建置資料排程時,首先要選擇欲備份的來源資料夾。接下來要選擇備份的目的地空間,除了可選擇本地、遠端的 NAS 設備,也提供了數十種不同的公有遠端服務可以連結。接下來可進行備份的任務排程,包括一次性,或是定期進行份,像是每日、每週或是每月…等不同區間。接下來可設定備份的規則,像是是備份類型資料的篩選,以及是否要開啟 QuDedup 資料去重覆功能。建立備份任務後,可立即啟動資料備份。除了例行性的備份任務,HBS 3 也能建立不同 NAS 或雲端服務之間的「同步 - 協同作業」,包括雙向、單向與主動式三種同步方式。建立好的同步任務也可以在 HBS 3 中查詢。
而 QNAP NAS 也都能支援整機 Volume 與 LUN 的「快照(Snapshot)」功能,可將任一時間點的資料狀態記錄下來,而區塊層級的快照以記錄資料不同版本差異的方式,比傳統備份消耗更少的儲存空間,同時也能安排系統定時建立不同時間點的快照,以降低重要檔檔案的遺失風險,同時在資料災難發生的當下,就能選擇個別檔案、資料夾或是整個磁碟區快速回復,大幅降低系統停機所造成的損失。
透過儲存與快照總管工具,也可以在「快照」功能中查看到目前儲存池的保護狀態。此外,我們也可以透過儲存與快照總管建立額外的快照備份任務,讓我們的備份也能有「額外的備份」!透過「快照備份保險庫」也可以輕鬆查看管理已經完成備份的快照檔案。 QNAP TS-464 內建的 USB 埠也可以直接連結外接式儲存裝置並使用「快速複製」按鈕進行資料的快速備份,且支援速度更快的 USB 3.2 Gen2 規格,搭配對應的儲存裝置存取效能更高,以 4GB 大小的檔案複製來說,大約 70 秒左右即可完成。透過 HBS 3 的設定,可在外接儲存裝置連結時即啟動備份任務。
Qsync 自動同步多樣裝置
針對使用者生活中不同設備的資料備份需求,QNAP TS-464 中也可安裝「Qsync Central」這套工具,讓 NAS 搖身一變成為一般公有雲服務的檔案同步伺服器,無論用戶的設備是 Windows、macOS、Android 或是 iOS 裝置,都可以安裝對 Qsync 工具,設定「同步資料夾」,將指定檔案同步至 NAS 中,而且還能選擇「單向」或「雙向」同步方式,並具備版本控制功能,能將被覆蓋的檔案輕鬆回覆。
在 QNAP TS-464 中安裝 Qsync Central 後,即可讓 NAS 搖身一變成為支援多裝置資料同步的雲端主機,在總覽面板可以看到系統目前運行的狀態。 在不同系統的裝置端,可安裝 Qsync 同步工具,設定與 NAS 之間的連線,進行即時資料同步。安裝並啟動 Qsync 後,可透過設定頁面的指引,以區網 IP 或是 QID 的方式,來設定與 NAS 之間的連結。裝置端的 Qsync 連線完成後,在 NAS 中的 Qsync Central 中也可以看到設備連線同步的狀態。
在設備端的 Qsync 資料夾中已同步的資料,也可以直接透過「選取」並按滑鼠右鍵的方式,找到 Qsync 功能的 「分享連結」直接分享給其他人下載。已分享的檔案連結也都可以在 Qsync Central 中看到記錄,並進行連結的複製或刪除。在 Qsync Central 的「檔案異動中心」,也可以看到資料同步變更的記錄。在 Qsync Central 中也能看到目前已連結的設備與使用中的帳號。
Boxafe & QmailAgent 3.1 快速建立 G Suite 全資料備援機制
除了一般的檔案集中備份功能,QNAP TS-464 也能透過內建的 App Center 獲得更多不同的擴充功能,像許多中小企業使用的 Google Workspace 方案,就可以透過 QNAP 的 Boxafe 應用完整備份雲端上的資料,包括 Gmail、雲端硬碟、聯絡人與日曆的資料都能備份至 QNAP NAS 中,同時也能支援微軟的 Microsoft 365 服務,讓公有雲端資料轉向私有化管理、保存,將資料進行冷、熱分流,透過 TS-464 建立備援,常用熱資料則保存於雲端,讓應用更具彈性。同時也能集中備份管理多個雲端帳戶的資料,並設定自動排程備份,保留多版本資料,有效降低檔案遺失的風險!
Boxafe 是 QNAP 為 Google Workspace、Microsoft 365 等企業雲端服務所打造的資料備援工具。透過簡單的設定,Boxafe 可快速將 Google Workspace 或 Microsoft 365 各類服務
資料轉存至 QNAP NAS 中,以方便企業集中管理,未來若不想要續用付費雲端服務,也可以「無縫接軌」至私有雲端上繼續原有的服務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