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商 App 盛世台灣缺席!Criteo 東南亞暨港台總經理 Alban Villani:快速學習加創新,方能迎頭趕上

行動裝置成電商必爭之地,已是顯而易見的趨勢,但用行動 app 成交的比例到底有多高?Criteo 這份報告就比較了電商在亞太市場桌機、行動網頁,及 app 的消費者行為,可供大家做為參考。
因應行動電商趨勢,國際績效型行銷公司 Criteo 委託 Retail Week Connect 調查,今天發表「亞太地區應用程式商務的榮景 App Commerce Goes Big in Asia-Pacific」報告,內含泰國、印尼、印度、韓國、澳洲以及台灣共 3000 名行動裝置使用者調查,其中台灣共有 500 位受訪者。
台灣消費者相當依賴 app 購物

調查發現,台灣消費者對 app 購物接受度相當高,甚至有 3/4 的台灣受訪者在智慧型手機內安裝 2 款以上零售與購物應用程式。九成受訪者曾經只用行動應用程式完成整體的購物流程, 包括發現商品、搜尋進而購買。Criteo 東南亞、香港及台灣地區總經理 Alban Villani 分析,泰國、印尼、印度雖然行動裝置普及度高,且安裝兩款以上零售 app 的比例也超過六成,但已進入「高原期」而呈現停滯,可能與行動裝置容量限制有關。

超過 60% 的台灣受訪者認為,零售和購物應用程式比品牌行動網站更方便好用。 3/4 的台灣受訪者表示,良好的應用程式體驗可以提升他們對於品牌的觀感。相反的,少於半數的受訪者表示,不良的零售和購物應用程式會損及他們對零售商的觀感。

台灣電商業者輕忽 app 重要性
Alban Villani 提到不只台灣, 整個亞太區超過 75% 受訪者傾向使用 app 購物,但大部分台灣廣告主仍認為行動版網頁就夠用,而忽視了 app 在零售電商不論是銷售或者行銷的重要性。
至於刪除 app 的原因,28.3% 的受訪者表示為「過於複雜,不易使用」,因此 Alban Villani 建議,除了必備 app 通路,app 本身使用介面與流程體驗必須一步到位,不可輕忽。

如果 app 沒被刪掉,消費者卻停止使用, Alban Villani 認為此時可以藉助 Criteo 的專業,在網站、廣告聯播網多處不斷針對消費者投放感興趣的商品,促使他們回到 app 消費,增進交易活躍度。

另外根據 Criteo 自己去年雙 11 購物節的廣告數據,「完成交易的廣告」中有高達 55% 的消費者媒介是 app、12% 是行動網頁、33% 是桌上電腦。

台灣電商錯過 app 化潮流?
談到台灣傳統電商平台, Alban Villani 表示台灣這兩年才真正開始進入 app 零售,確實是「有點晚」。從上述的報告可以看出台灣消費者和亞太整體趨勢一致,都偏好在用行動 app 消費,因此慢人一步的主因是在電商業者身上。
Alban Villani 認為,台灣電商業者雖然曾嘗試開發 app,但都當作 side project 在做,「這樣是不行的,要做就要全力投入開發。」他同意,近年海外 app 做得很好的零售電商玩家加入台灣市場,可以為本地公司指引方向,而且台灣公司學得很快,Alban Villani 樂觀預期這些公司能跟上 app 發展,並加入台灣擅長的「創新」元素玩出新花樣。
延伸閱讀:
- Criteo 亞太地區執行董事張憶芬:純線上經營一詞將在 2026 年以前徹底消失
- Criteo 行銷報告:台灣人愛手機購物、App 轉換率比行動網頁高
- 【數據比錢還值錢!】Yahoo 全球營收長
登台,揭示行動、影音、社群與原生廣告策略 - 新加坡來的小蝦皮,竟讓 PChome 陣腳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