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個被笑沒有商業利益的點子後來如何了?Lawsnote 一週年專訪

本篇來自合作媒體 智由博集 ,作者 LEONA,INSIDE 獲授權轉載。
去年 (2016) 10 月,我們對 Lawsnote 團隊做了第一次的專訪 「這個點子被嘲笑沒有商業利益,但律師們卻愛死了」。這個月正好是 Lawsnote 上線一週年,和那個時候相比,已經有許多法律人開始採用 Lawsnote 作為主要的判決查詢工具。
因此我們再次專訪 Lawsnote 的創辦人 Barry,請他來和我們聊聊過去一年的體驗和未來的規劃,讓有興趣的人可以更了解這個專注耕耘在法律科技化的團隊。
Q1: 可以說說 Lawsnote 過去一年的成果嗎?
最明顯的成果是使用者的成長,過去一年間我們的人數成長了 13 倍,現在 MAU (編按:monthly active user;月活躍使用者) 大約是 22,000 人,律師大約占了 6,000 人左右。
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激勵,證明法學資料在搜尋上的精進是有需求的,這樣一來事情會變的比較單純,我們可以更專注在產品的開發上,不太需要擔心其他的事情。
Q2: 過去一年中,Lawsnote 團隊在產品開發上有哪些創新呢?
有的,今年 5 月開發的「法院見解/爭點搜尋」是比較代表性的創新,據我所知我們是台灣第一個做到的。此外我們也完成了判決「被引用次數的統計」、「布林邏輯搜尋」、「母法找子法」、「法規名稱+內文搜尋」、「重新排版的 word 下載」、「名詞解釋」等等的功能。
但我們不會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比較專注在解決使用者的問題上,只有在舊的技術無法解決問題才會來創新。以一間創業公司來說,我們不太有資源去嘗試不確定的需求,雖然我們剛開始做過一些這樣的事情,但後來回過頭去看,那其實是錯誤的嘗試。
Q3: 過程中有沒有哪些錯誤嘗試呢?
在 Lawsnote 上線沒多久,為了可以用判決來找判決,我們當時建立了一個模組,嘗試用詞向量空間去找出相類似的判決書,有點類似「你可能對這項商品也有興趣」這樣的概念,但成果並不好,因為我們那時沒有把需求想的很清楚就去做了。所以這個功能後來沒有上線。
當然任何錯誤都會讓我們學到一些東西,但現在看起來那些資源就浪費了,而身為資源非常稀缺的新創公司,我們禁不起太多浪費,尤其是時間上的。
Q4: 這一年來有遇過甚麼困難嗎?
維持資料的完整性和正確性!
聽起來很荒謬,但這是真的,過去一年我們至少花了 200 萬在維持判決書和司法院同步,以及從各部會網站上取得函釋資料,以盡量確保我們的資料是正確而完整的。
雖然司法院目前逐步把判決打包開放,但 Lawsnote 對自己的要求是頂多晚司法院公開日一天以保證搜尋的即時性,我們不太可能用打包下載的資料。
而且司法院時常新增很久以前的判決,或是更正或重新遮匿。我們可能在 7 月發現司法院新增了 10 筆 2 月的判決,為了避免資料缺漏,系統必須一直去檢查司法院過去的判決。
由於資料的完整性和正確性的成本太大,很多人來問我們資料怎麼抓的,聽完我們的做法就直接放棄了,因此我們一直希望司法院開放判決 API,讓大家更好利用原始判決。如果司法院沒有足夠的資源,我們很樂意無償為司法院製作。
Q5: 我們可以期待 Lawsnote 未來一年要完成甚麼事情呢?
接下來幾個月確定會完成的事情,包含行動版網頁的優化、更多欄位的搜尋、同義字相關詞的一併搜尋、判決的摘要、畫線和收藏、包含訴願決定在內的更多資料、從法條找判決、當然還有持續優化搜尋結果。
但這些加起來都沒有我們正在探索的事情來的令人興奮。
我們最近和中研院以及台大法律系有一些合作,至於合作了甚麼內容請允許我們先暫時賣個關子 (笑)。但是藉由這樣的合作,我們的確初步勾勒出了未來法學搜尋的樣貌。雖然,目前我們做的還是很基礎的事。就像蓋房子需要穩固的地基,我們現在正處於向下挖掘、填補鋼筋以鞏固地基的階段,並期望往後能蓋出一棟超級高樓,並提供所有法律工作者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視野。
也許明年底前我們可以支援用案例事實來搜尋判決。
Q6: 您在天地人文創的分享過 Lawsnote 的客服機制很特別,可以再介紹一下嗎?
公司的每一位核心成員都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客服信。而對於自己負責的部分,同時也擔任客服人員。
這個機制有效的降低了團隊內部的溝通成本,確保每一個人知道目前甚麼事情是重要的,我們不需要再開會和大家報告,只需要把使用者的建議蒐集起來然後開始做就好。
目前為止這個機制的效果很好,如果今天使用者發現一個 bug,負責的人就會自己去把 bug 修好後感謝抓出來的使用者,這建立起一個直接的關心和責任感,而不會被稀釋。
我認為把使用者擺在第一位這件事情不應該只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個必須深植在每一位團隊成員心中的概念,並且落實到每一個細節之中。客服信是很珍貴的寶物,那代表被在乎,代表有人希望我們變的更好,甚至告訴我們變好的方法,我們應該用很感謝的心情去看待這些信。
另外我們團隊大部分是工程師,他們不熟悉法律圈,沒有辦法和使用者一起呼吸。但他們會看客服信,當有人寫信來感謝我們的時候,他們也會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
Q7: 很多人對你們的商業模式感到好奇,可以聊聊看你的想法嗎?
我也蠻好奇的!
過去一年我們有一些零星資料處理的收入,但不是很健康。為了讓 Lawsnote 能繼續下去並且能繼續在開發上能夠更精進,也希望透過這次專訪的機會宣告這個消息:我們預計在 10 月開始收費,並且在 9 月開始有一個非常優惠的預購方案,收到的費用會維持我們繼續營運下去。
如果有額外的經費,我們會投入在招募更多夥伴來加速產品開發的速度,因為我們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透過客服蒐集來的代辦事項清單目前接近 60 項,以我們現在的人力要花 3 年才能做完。
(編按:愛它就請支持它~)
Q8: 網路上有律師說色情網站的搜尋都比 Lawsnote 的更好,你怎麼看待這些評論?
PronTech (編按:色情科技) 的技術含量其實非常高,色情網站是最早使用線上付款和信用卡加密技術的一種應用。
這是因為色情產業一直都是剛需的超大市場,甚至比旅遊市場還大,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容易孕育出很強的科技。事實上,很多科技都受到 PornTech 影響很深,例如 VHS(編按:Video Home System,家用錄影系統),現在你很難想像大部分線上追劇平台的影音串流技術都比不上色情網站。
所以說我們的搜尋比不上色情網站,這句話我完全不認為有貶損的意思,雖然它聽起來很像。
Q9: 律師和創業家有甚麼相同或是不一樣的地方呢?
相同的是都很忙!
比起來我在當律師的工時更長一點。所以大家說創業很辛苦,我覺得律師更辛苦一點,但因為都是我很熱愛的事情,並不會覺得特別難受。
我覺得律師和創業的本質是很類似的,都在解決問題、對細節要求很嚴謹、重視策略、很快學習各種知識、認為自己在做的事情非常了不起但自己卻沒甚麼了不起。
比較不一樣的地方,當律師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或方向,因為有很多優秀的前輩可以學習,而創業沒有正確這件事,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摸索,像是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航行。
舉例來說,我們搜尋判決不讓使用者先勾選法院,破壞了使用者 20 年來的習慣。現在看起來會覺得一切理所當然,但當初做決定的時候是很掙扎的,在創業中沒有甚麼正確的決策,大多時候快速比正確來的更重要,我們只能選擇一個,然後堅持到底。
Q10: 你對於 LegalTech 所帶來的衝擊看法如何呢?對台灣的現況有甚麼建議?
首先,不要輕易相信很多報導所說人工智慧會取代律師,這些報導往往誤解人工智慧或不理解律師業務。
但科技,不限於人工智慧或是機器學習,確實會對法律產業帶來相當大的衝擊,而且這是現在進行式。許多國際大所都已經應用了很多科技在協助所內律師增加效率,尤其是在文件自動化的部分。一些律師獎項也都增設了科技類的獎項來表彰對 LegalTech 有重大貢獻的律師。
英美從 2011 開始,歐洲從 2015 開始,亞洲慢一點,但應該明年開始就可以感受到科技帶來的衝擊。
就像大家開始用電腦打狀,查線上法學資料庫,這一波 LegalTech 浪潮也是圍繞在增加法律人的效率和價值,所以法律人應該學著利用這些科技,讓自己能工作的更有效率,提升更多價值,而這也正是 Lawsnote 的使命。
Q11: 創辦 Lawsnote 一週年,有沒有甚麼特別想說的話?
很感謝。從創業以來我們受到非常多人的幫助。
因為我不是法律本科出身,我認識的法律人非常少,當初在找律師訪談的時候,除了身邊的朋友,我還到 ptt 律師版去求救,原本不期待有人會理我,結果沒想到非常多道長願意給我一些時間和我分享他們的想法,透過這些訪談確定了我們的路線,一直到產品上線,他們仍會持續給我們建議。
我也很感謝我的夥伴,一直以來都包容我並不是一個成熟的經營者,給我時間和空間去學習,然後從旁給我意見。我一直希望可以成為一個更有能力的人,然後把這些良善的交流傳承下去。批評和責難很容易,但真正的榮耀應該屬於那些伸出手協助他人,還有用雙手做事的人。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